杜者蘅傳(第九章 東北人民政府部長 1951.12—1954.7)

發布:2012-06-27 10:38 閱讀:2741 次 【 字體:

第九章東北人民政府部長(1951.12—1954.7)

1951年底,杜者蘅從戰火(huǒ)紛飛的朝鮮戰場歸來,就任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長,他還沒有來得及撣去(qù)滿身的征塵,便又(yòu)投入到了一場新的沒有硝煙的戰争。

經曆“三反”運動

從開展增産節約運動發展到反貪污、反浪費(fèi)、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鬥争,東北地區先走了一步。早在1951年5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就在城市工作會議(yì)上提出“爲增産節約500萬噸糧食的财富而奮鬥”的口号。首先在工業系統,然後在機關、部隊、學校等非生産部門逐步展開。同時,認真地清理資财,登記家底,精簡機構,裁減冗員(yuán)。但(dàn)在增産節約運動中,發現(xiàn)了貪污、浪費(fèi)、官僚主義(簡稱三害)的嚴重問題。從9月起,就先後在東北大區和省市一級機關開展了同“三害”的鬥争。11月20日,中共中央批準東北地區《關于開展增産節約運動,進一步深入反貪污、反浪費(fèi)、反官僚主義鬥争的報告》。11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爲《向貪污行爲作堅決鬥争》的社論,并系統介紹了東北地區開展這一鬥争的經驗。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産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fèi)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8日,中共中央又(yòu)發出《關于反貪污鬥争必須大張旗鼓地去(qù)進行的指示》,一個聲勢浩大的“三反”運動,便在全國各地雷厲風行地開展起來。

杜者蘅參加并領導了農業部的“三反”運動。在“三反”運動中,他認真檢查自己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對機關内開展的“三反”運動,注意掌握領導策略和黨的方針政策,注重挽救和教育幹部。“三反”運動達到了促進機關幹部思想覺悟提高的目地。

1952年8月,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黨支部對杜者蘅作出了組織鑒定:一、認真的、積極的安心于農業工作,除一般的抓緊全面工作領導外,對于重點與中心工作,能親自掌握與深入檢查,能及時的發現(xiàn)問題與果斷地解決問題。在水利工程、防洪問題,春耕、農場等工作,均能在檢查中找出基本問題,并能及時解決之。但(dàn)有系統的、全面的、有計劃的檢查總結工作尚不夠。二、掌握政策較穩,貫徹的精神較強,在“三反”運動中,對打虎工作掌握的較緊,貫徹較強,能按期完成任務。三、個人意識較少,堅持原則的精神較強,從未計較生活待遇,生活樸素,能以身作則,能堅持制度,有自我犧牲精神,從不畏懼混亂局面與艱險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親自動手而且有辦法。如這次在朝鮮能完成艱苦困難的後勤任務,不鬧無原則糾紛,在研究工作與處理問題時能認真的注意原則問題。四、能接近群衆,機關集體生活一般的都能參加,關心機關生活,願到農村(cūn)去(qù)檢查工作,能虛心和幹部研究問題,并注意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時能在某些問題上作報告、講話(huà),“三反”運動中對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很緊,在平時布置任務與檢查工作時,均能随時随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五、有時性急,影響充分發揚民主,工作要求較高。六、能認真的抓緊空隙,擠時間進行自我學習,但(dàn)有計劃的有系統的進行理論學習不夠,一般的多爲片段學習,對黨的政策、決議(yì)、各種文件均認真及時學習。總之,在農業部工作是(shì)有成績的,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均有進步。基本上是(shì)積極工作,是(shì)忠實于黨的事業。其主要缺點是(shì)在工作上,全面的、系統的計劃性較差,業務理論與技術知(zhī)識尚不夠,有時方法生硬。今後應進一步加強有計劃的、有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同時還需注意業務理論與技術知(zhī)識的學習,抓緊深入的、系統的、全面的了解情況,研究工作,有計劃的重點親自檢查工作,發揚自我批評精神。1953年2月10日,中共北陵機關黨委第四總支委員(yuán)會具體提出了對杜者蘅的審查意見(jiàn):“基本同意支部鑒定意見(jiàn),該同志有時對處長級以上幹部不夠耐心,方式生硬,在‘三反’運動中對貫徹嚴禁打人的政策不夠堅決,因此在東北局關于嚴禁打人指示發下來以後,農業部機關仍有打人、逼供和體罰事情發生。”

鍾愛農業工作

1952年9月,杜者蘅調任東北人民政府财經委員(yuán)會副主任兼農業局局長;1953年1月18日,國家政務院提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yuán)會第二十一次會議(yì)批準任命,杜者蘅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yuán)兼農業部部長。

杜者蘅在注重抓好對東北地區農業的全面工作的領導中,堅持對重點和中心工作親自掌握,深入檢查并及時發現(xiàn)問題和果斷地解決問題,如水利工程、春耕生産、農場建設等方面,均在檢查中及時發現(xiàn)過問題并果斷解決問題

過渡時期總路線(xiàn)發表後,杜者蘅結合東北農業和農村(cūn)實際工作,深入檢查全區農業工作,找出差距與不足。又(yòu)在各種會議(yì)上,給幹部群衆宣傳講解總路線(xiàn)的内容,幫助提高幹部群衆的業務素質。在領導東北行政區開展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中,杜者蘅堅持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産互助合作的決議(yì)》的基本指導思想,指導各地建立各種形式的互助組,對插犋換工組、三大季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等形式都給予了支持和肯定,注重引導合作組織的内容和規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杜者蘅對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在任東北人民政府财經委員(yuán)會副主任兼農業局局長期間,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基層的第一手資料,理清了工作思路。在東北人民政府财經委員(yuán)會第七次行政會議(yì)上,杜者蘅作了《關于東北地區1953年農業生産的基本情況與1954年農業生産的計劃綱要》的報告。

杜者蘅在《報告》中指出:(一)1953年東北農業生産總的情況是(shì):自然災害很多,但(dàn)主觀努力極大。春旱、夏澇、苗荒和相(xiàng)當普遍的蟲災,給予春耕夏鋤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由于各地領導抓得緊。集中力量,及時搶救。并貫徹了增産技術。直到挂鋤開始時期,一般農作物仍然長勢良好,豐收有望。但(dàn)到8月中旬以後,由于雨(yǔ)水大量集中,許多江河泛濫成災,9月下旬,在北部地區又(yòu)相(xiàng)當普遍的遭受霜凍災害,以緻造成嚴重減産,未能完成生産計劃。全區糧食總産量約近1900萬噸(完成計劃的85%左右)。但(dàn)仍超過1950年(豐收年)和1951年(災情比1953年輕)的實際産量。棉花由于面積減少(計劃面積39萬垧,實際爲26萬垧),總産量隻達皮棉63000噸(完成計劃59%)。各地國營機械農場由于貫徹了東北局《關于加強國營農場工作的決定》,1953年有了顯著改進。在1953災害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糧食産量仍達到9萬噸,超過過去(qù)任何一年。一般性的浪費(fèi)也大大減少,成本亦有降低。1952年29個機械農場隻有3個獲利,1953年1400個農場中已有9個獲利,未獲利的農場也均有程度不同的轉變。

(二)在1952年農業生産中,各地做了許多工作:1、在1952年冬季農村(cūn)整黨教育的基礎上,各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了互助合作組織。2、在廣大農村(cūn)中開展了以推廣肇源經驗爲中心的農業技術改革運動,貫徹了技術增産。3.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迅速發展,使1953年的各項技術改革工作獲得了重要的保證。4、各地國營農場,根據東北局“關于加強國營農場工作的決定”,經過1953年的整頓,已開始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5、1953年在畜牧工作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成績。6、入春以來,由于各地深入開展了反官僚主義、反違法亂紀、反強迫命令的鬥争,認真組織了對中央有關農村(cūn)工作的三大文件的學習,貫徹了把農業生産做爲農村(cūn)中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以及學習肇源縣委書(shū)記任國棟同志的群衆路線(xiàn)的工作方法等,農業生産的領導作風已有所改進。(三、)杜者蘅還尖銳的指出了東北區農業生産工作中存在缺點和錯誤:1、在改進技術和肇源經驗推廣工作中,某些地區不結合當地群衆經驗,機械搬用“等距寬播、開苗保苗、分期追肥”,把生物的肇源經驗,弄成了僵死的東西,造成了惡果。2、在農業技術推廣站和新式農具推廣工作中許多推廣站幹部還不善于總結當地群衆的增産經驗,隻是(shì)零星地做些技術指導,增産效果不顯著;有的對新的技術不能很好的掌握運用,機械技術與栽培技術脫節。使用新式農具,推廣肇源經驗而不和當地農民經驗相(xiàng)結合,未能充分發揮新技術的增産作用。而推廣站這一新的工作,開始試辦時,困難很多,我們缺乏經驗,方針任務提的不夠明顯又(yòu)未能及時總結經驗,幫助各地具體解決問題,則是(shì)我們對領導推廣站工作的基本缺點。3、目前國營農場在生産經營方面還存在着很多缺點。某些農場對農業生産必須适應自然規律、經營範圍必須适應主觀力量的認識不足。經營單一。絕大多數農場單純經營谷物,使農場的副産物,人力與設備不能充分利用。由于若幹技術措施不當,計劃不周,資産積壓等所造成的損失浪費(fèi),仍較嚴重,經營成本仍高。政治工作仍然薄弱。4、有些同志對認識小農經濟與改造小農經濟缺乏全面的深刻的理解,産生束手束腳不敢積極前進的現(xiàn)象。而我們領導上則仍然存在着一般化的作風,不善于抓住關鍵,一個一個地具體解決問題。

1953年10月27日,杜者蘅再次深入到黑龍江省檢查、調研工作,在對黑龍江省和平集體農莊進行詳細的檢查後,向東北人民政府作出了調研報告。以最基層、最翔實、最具體的農業情況來借鑒指導東北的農業工作。

杜者蘅爲确保農業豐收,在春耕、夏鋤、秋收等時節,都親下到生産一線(xiàn)檢查,以保證不誤農時。一年之中都有兩個多月時間在農業生産一線(xiàn)。杜者蘅在工作中堅持民主集中制,重要問題都通過黨組會讨論研究。有一次黨組會研究提拔一名幹部,有一名委員(yuán)因事缺席,會後他征求這名委員(yuán)意見(jiàn),因該委員(yuán)有不同意見(jiàn),就又(yòu)一次召開會議(yì),統一思想,對原決定做了修改。杜者蘅既堅持原則,又(yòu)注意加強團結,善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他特别注意對幹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報告、講話(huà)中,特别是(shì)在實際工作中及時展開。有些隻随他下過一、二次鄉的幹部均反映受益很大。

傾心水利工作

縱橫于東北境内的大小78條主要河流,由于反動統治時期年久失修,以緻可以爲人利用的江河水源,不但(dàn)不能造福人民,反而帶來了很大災害。自1951年以來爲了根絕水患,決定以治本爲主的方針,着重開發水利資源和将治水與發電、灌溉、航運等結合起來的現(xiàn)代化水利建設,太子河、渾河等水系的水庫建設工程與繞陽河上遊等工程開始進行。杜者蘅深知(zhī)水患給人民群衆帶來的是(shì)深重的災難,所以他傾心于水利工作。

1953年7月14日至23日,杜者蘅親自去(qù)遼西省錦縣、黑山、新民、遼中等縣,檢查了繞陽河、大淩河、遼河等3個河流的主要險工險段(這3個河流是(shì)遼西省境内主要的、最易泛濫的河流),之後又(yòu)連續檢查了遼東省渾太兩河的防訊工作及水利工程。并向東北人民政府詳細作出了《遼西水利主要險工檢查報告》。杜者蘅詳細指出:遼西省境内主要的堤壩一般說比1952年修築的好(但(dàn)距離(lí)标準規格相(xiàng)差尚遠),防汛工作在遼西省領導上亦甚重視,于7月15日該省召開省政務會議(yì):專門讨論一次防汛工作,并由各縣縣長組成防汛檢查隊,當時抽調300餘名幹部(座談以後又(yòu)另抽調學生參加共約千餘人)。一般的縣區領導上(如錦縣、新民)也較抓緊了這一工作。對3個河流的防汛工作基本情況,杜者蘅指出:繞陽河:此河護堤工程,因系該省的治本工程,堤壩修築的比較堅固,(但(dàn)如不随時加以檢查修檢并不可靠),缺點是(shì)6個閘門修了1個,還有5個沒有完成,有一段河堤身低一公尺,水稍大随時有漫堤的危險,還未加修補(現(xiàn)隻是(shì)說準備加高),所以繞陽河工程實際是(shì)基本上未完成。又(yòu)因這項工程是(shì)由省水利局設計修築的治本工程,所以該河流域的7個縣都存在盲目的認爲這堤沒有問題,而采取依賴觀望的态度,以緻對該河的護堤防汛搶險工作,各縣多未作準備。同時護堤防汛的宣傳動員(yuán)組織做的也不夠,如在該河舊(jiù)道甄家窩棚,在15裏堤壩上隻有兩個小窩棚,問群衆“搭窩棚幹啥?”答說:“不知(zhī)道。”另外台安一帶防汛組長不知(zhī)他的組員(yuán)是(shì)誰,組員(yuán)不知(zhī)道誰是(shì)他的組長,有些人還不知(zhī)道他防的那一段。根據上述情況,我們意見(jiàn),該河未修成的閘門要加緊修好(今後施工一定河堤與閘門同時竣工。)堤身低處。亦急速加高,不可等待。應馬上組成繞陽河防汛統一指揮部,以便統一指揮領導。大淩河:此河護訊工作,縣區領導及群衆比較重視,如錦縣委及縣長及石山區村(cūn)幹部,均圍繞這一中心進行工作,河堤已檢查3次,并已組織了防汛隊,防汛器材已運至河堤現(xiàn)場,其缺點如金家鎖村(cūn)的險工,新鋪堤腳松,雨(yǔ)後泥幹緊縮,緻使堤腳裂縫,其寬度可以伸進腳面數寸,有的井已塌陷,鼠洞、獾洞、蛤蟆洞等很多(這樣情形在遼西很普遍),六道口缺口補修填土太松。舊(jiù)河堤有些坡面裂縫未經補修,如洪水到來,将有潰決危險,河堤上雜(zá)草重生,迄今未割,影響防洪的監視工作。護堤工作也較差,台安桑林區一帶40多裏僅有兩個護堤守望樓。我們意見(jiàn)應立即加緊檢查及時補修新舊(jiù)堤壩,加強防汛準備工作,(及時搬運器材,修築護堤守望樓)。遼河:此河築堤防汛工作,新民縣作的較好,堤壩修的較強,土牛子(壩上土堆)護堤樓亦多有充分準備。但(dàn)在遼中縣境内一帶河堤修的較差,如養土堡區榛子崗的套堤全長2500公尺,下雨(yǔ)後堤項頹秃,雨(yǔ)坡沖成水溝,成爲屋頂瓦棱形狀,較深者有尺許,并有裂縫塌陷情形,同時因遼中縣作了主觀估計并作成決定,25日前不能下雨(yǔ)來水,故對搶險器材準備工作甚爲松懈。我們意見(jiàn),即應加緊檢查堤壩及時鋪修,抓緊防汛準備工作,應立即糾正各種僥幸心理。

杜者蘅對遼西省修堤防訊工作存在問題,提出了批評和意見(jiàn):(一)遼西在修堤時,各級領導曾号召“早完早歸,多幹多得”,結果某些幹部群衆認爲“快就是(shì)好,好就是(shì)快”,以緻使群衆産生敷衍糊弄就算完事的心理,有的群衆說:“我們恨不能用秫杆支起壩來才好呢!”所以遼西省舊(jiù)堤普遍是(shì)鼠穴、獾洞、蛤蟆洞。新堤則塌陷、裂縫、滲水及坡度不夠,不合規格的河堤很多,所以“早完早歸,多幹多得”,這樣号召,需要考慮,當然這個口号前後原委我們還不十分清楚,我們僅根據我們了解程度有這樣意見(jiàn),應該着重明确的指出,強調必須保證壩的質量。(二)繞陽河工程實際并未完成,而與省工程處報告“基本”完成,不論主觀上是(shì)否想做假報告,而實際即起假的報告作用。這種不負責任的工作态度本來不對,而水利總局又(yòu)未去(qù)實際檢查,隻看書(shū)面報告,照報轉呈,這都是(shì)官僚主義的表現(xiàn)。水利工程這一種科學技術,不能含混的報告“基本”完成,應加強“功虧一潰”思想,水利工程實際是(shì)差一筐土也不能算作完成的,今後水利工程的報告,不能用“基本”完成字樣,應切實說明完成程度(如差幾筐土未完成)。所以我們意見(jiàn):各級水利機關審查水利工程計劃及檢查竣工,一定要有親赴現(xiàn)場實際勘察檢查的程序,這應定爲一個制度,不去(qù)實地勘察檢查是(shì)沒有資格批準工程計劃與設計方案的,報告不切實,隻爲“基本”完成者,則認爲假報告,以糾正官僚主義文牍主義。(三)遼西大部幹部群衆,都認爲今年堤壩一般修的比去(qù)年較好,而普遍的産生濃厚的靠堤吃飯,有思想太平觀念。如繞陽河工程負責人說“那裏開口子,這裏也不能開。”另外在大部幹部群衆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饒幸心理,如有些幹部與群衆毫無根據的說。“今年水不能像去(qù)年那樣大”“再幾天不下雨(yǔ),天放(fàng)晴一曬就好了”,“像去(qù)年那樣的水位,今年保證開不了口。”更嚴重的如遼中縣憑空的估計并作了決定,7月25日以前不會下雨(yǔ)來水。總之在遼西大部幹群中缺少千裏金堤潰於一穴的高度警惕性和及時的檢修思想,遼西省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及時的思想教育,使之去(qù)掉一些不科學不正确有害的思想及各種僥幸心裏。(四)由于今年各地普遍的修了堤壩,雨(yǔ)水大部納入主流,因此今年雨(yǔ)量即或與去(qù)年一樣的話(huà),河水水位也會比去(qù)年高漲,随時有漫堤的可能,這一情況必須充分估計與早做充分準備,同時由于主流各處都修了堤壩,因此内水排出比較困難,所以今年内水也将是(shì)嚴重的,這一情況也應充分估計與早作适當的排水準備工作。

1953年東北地區發生了大洪水。在防汛緊急時期,杜者蘅搬到水利局現(xiàn)場辦公,直接領導防汛,深入災區檢查指導工作。

注重全面調研

爲了系統準确的掌握東北農業的全面情況,以更好的領導東北區農業的發展,杜者蘅具體安排了對東北農業的總結調研。形成了《東北農業三年來的恢複與發展》一文,在《東北日報》上刊發。

文章指出:(一)東北全境解放(fàng)、土地改革完成以來,廣大農民從封建的生産關系束縛中解放(fàng)出來,生産積極性大爲提高。雖然是(shì)在舊(jiù)有的耕作基礎上,東北農業的恢複卻是(shì)非常迅速的:目前東北全區恢複和擴大了的耕地面積達330餘萬垧,總耕地面積已恢複到1943年的水平。糧食總産量在1950年已接近曆史最高的年産量。1953年估計可能超過這一水平的15%左右。單位面積(垧)平均産量,1949年爲1790市斤,1950年增至2412市斤,超過1943年單位面積産量186市斤,1953年估計爲2700市斤。全區有40多個農民和互助組受到中央農業部豐産模範的獎勵,黑龍江省綏化民吉村(cūn)每畝平均産量249斤,比解放(fàng)前增産34.16%,榮膺豐産村(cūn)的稱号。耕畜總頭數已超過1948年376萬頭的一倍以上。農業生産總值,以1943年爲一百指數,1953年估計可達145。随着工業的發展和城鄉互助關系的密切,工業原料作物與土産、副業生産亦有顯著提高。以棉花爲例,1953年棉田面積較1949年擴大三倍半,棉花産量估計能增加7倍。1943年土産和副産品的價值約等于當年糧棉生産價值的15%,以此15%爲基數,1950年的土産副産品增加了一倍,1951年則增加了兩倍半。全區農村(cūn)中有95%的農戶經濟生活上升了。60%至70%的農戶已上升爲中農,其中有20%成爲富裕中農。農民的生活和購買力,逐年有着顯著的改善和提高,農民購買力1950年較1949年提高33%。(二)東北農業生産力的提高與農村(cūn)經濟的普遍上升是(shì)因爲堅決地貫徹了新民主主義的農業生産政策,城鄉互助政策,以“自願兩利”爲原則,組織農民合作生産,積極改進技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進行了改造大自然的工作。土地改革之後,國家每年均發放(fàng)了大批的農業貸款,以組織起來的農民爲重點,幫助解決種籽、肥料、農具、農藥及耕畜問題;各地農具站、技術指導站、供銷合作社,亦以互助合作組(社)爲主要對象,進行技術指導或和他們訂立預購、預銷合同。組織起來的農戶已達到80%以上,其組織形式,不但(dàn)逐漸把季節性的小型換工或插犋組提高爲3大季節換工以及農副業結合的當年互助組,并有了1000餘個較好的農業生産合作社和6個集體農莊。在每一年生産中,勞動互助組織都在增施糞肥、增選籽種、精耕細作、防治災害、推行各方面農業技術改造及提高産量增加生産以支援國家建設。施肥面積逐年增加,1949年達耕地面積的45%,1950年達50%,1951年達60%,1952達65%。每垧施肥量較以前增加一倍;同時糞肥質量亦有改進。随着工業的發展,城市供應的化學肥料也增加了,如1951年用硫安肥料17000噸,1952年達5萬噸。1953年挂助時期,全區又(yòu)掀起群衆性的積肥運動,準備1954年增加二分之一施肥量。推廣作物良種工作,幾年來已把各地試驗場和農家保留的一部份良種如滿倉金大豆、克華小麥、彌榮水稻及關農一号棉籽等進行推廣繁殖,至1952年推廣各種優良品種的面積已達200萬垧。特别是(shì)爲了不斷地發現(xiàn)新品種與繁殖推廣良種,1951年便有計劃地在19個縣内進行了村(cūn)、區、縣三級評選良種工作,1952年在42個縣内廣泛展開良種評選工作。爲了進一步使農業生産從原始的工具與原始的耕作法中解放(fàng)出來,1950年即開始進行改革農具的重要工作。目前除在農村(cūn)已推廣了10餘萬台改良農具外,并已推廣了近千套的新式馬拉農具,(每套農具可種地80餘垧),成立了50餘個以新式農具爲主的農業技術推廣站。有3萬餘垧地利用新式農具實行深耕農作,從根本上改變舊(jiù)的耕作法。現(xiàn)在各地已有10餘個較好的國營農具工廠,每年可制造數十萬台新式農具,供群衆使用。1953年将實行“重點推廣普遍試用”的方針,推廣3800套馬拉農具。在改進農作技術中,婦女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cūn)婦女參加生産的人數,1950年爲300萬名,1951年達460萬名,1953年約達500萬名,她們積極地參加了選種、試種、送糞刨槎子、踩格子、扶拉子、滅草、防蟲滅蟲,以及割莊稼和扶犁杖,趕車等各種勞動,有的并參加了修堤防汛,充分表現(xiàn)了勞動婦女的勤勞精神。1950年黨和人民政府決定在西滿營造防護林帶,其面積約等于東北耕地的一半。在這一大片土地上營造基幹防護林帶,防風林網,河川防護林,固沙林,水源涵養林,總計純造林面積達100萬垧。預計由1951年起10年間完成。現(xiàn)已造林16萬垧,成活率在60%--70%。這種大規模的建設工作,也像水利治本工程一樣,是(shì)一個爲人民長遠利益服務的革命事業。1953年全區共有機械、試驗、示範、生産等各種國營農場540餘處,其中29個機械農場耕地面積達8萬3千垧,有員(yuán)工2萬1千餘人,拖拉機543台,康拜因250台,已成爲東北農業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各項建設事業中,除有計劃地教育培養在職幹部外,并建立了新型的大規模的農學院2所,農業、農林、水利、機械專科學校4所,水産技術學校1所,各省共有較大型的農業技術學校6所。此外并設一個規模宏大的農業科學研究所,各省亦建設了2至4個農業試驗場。

1952年春播時節,針對各地種子消毒王銅數量不足的情況,杜者蘅和有關部門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提出将所有王銅全部用來做小麥種子消毒,谷子種子推廣水洗五遍的辦法。爲解決高粱黑穗病問題,決定推廣用白酒進行高粱種子消毒的辦法。1952年4月14日,東北農業部發出了《關于高粱用白酒拌種的通知(zhī)》,詳細提出用白酒消毒的兩種消毒法及注意事項。從而保證了東北區的春耕生産,保證了農業的增産增收。

1954年5月27日,杜者蘅任東北人民政府農村(cūn)工作部第一副部長并代理部長。

1954年8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并若幹省、市建制的決定》,東北行政委員(yuán)會宣布撤銷。

本文網址:/news/538.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