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主義在開原的殖民統治

發布:2017-12-11 15:17 閱讀:2863 次 【 字體:

1905年底,日俄戰争結束後,日本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日會議(yì)東三省事宜正約》,把遼東半島、南滿鐵路“讓與”日本,并開放(fàng)鳳凰城(鳳城)、遼陽、鐵嶺、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滿洲裏等16個城市作爲日本通商和居住的地方。同時還攫取了安(東)、奉(天)鐵路的經營權、鴨綠江右岸木材的采伐權,從此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南部,并把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設立了“關東督都府”。1906年末,在大連建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并以“滿鐵”附屬地的名義在鐵路沿線(xiàn)霸占了大片土地。于1907年在開原設立了“滿鐵”附屬地,侵占了開原縣9108畝土地。1908年日本獨立守備隊步兵第二大隊第一中隊、日本憲兵分遣隊進入開原,管理附屬地一切事務。1925年,成立開原警察署,轄區南到中固,北到滿井,附屬地裏設8個派出所,所轄的5個車站各設1個派出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同年9月19日開原淪陷,10月1日由原縣長佟玉墀組成了一個“地方維持會”。10月12日,省自治指導部派松岡藤彥等18個日本人到開原搜羅漢奸,成立開原自治分會。委員(yuán)長:王作霖。副委員(yuán)長:康作民、趙家幹。顧問:久保清市郎、森田一。另請顧問:守備隊長飯田大尉、近藤中尉、憲兵隊長田中,特務曹長佐竹令信、上郡九效、川島是(shì)兵衛、千千和正彥、藤井武夫、松本辰吉等。在自治分會内設有總務、教育、财政、司法、警衛等五課,分掌一切事務。1932年2月21日,正式委任丁一青爲開原縣長。10月24日,奉省令把自治會改稱縣公署,常守陳任縣長,宮内虎雄爲參事官,開始強化了專制政權,加強了殖民統治。僞縣公署内設1科4局13股。1935年,又(yòu)配備了警務指導官、經濟指導官、産業指導官,以掌握政治、經濟、警察大權。1937年12月,縣參事官改稱副縣長。1941年起,執行所謂“地方行政總合化”政策,采取“三位一體”制,由日本人副縣長兼任協和會、興農合作社的頭目,統一掌管縣公署、協和會、興農合作社這三個反動機構,強化了法西斯統治,僞縣政權建立後,開始整頓區村(cūn)政權,全縣設立兩個街73個村(cūn)。

僞政權建立後,又(yòu)強化了軍憲警特反動組織。在開原,原侵駐1個日軍中隊,以後又(yòu)不斷增加關東軍,在開原設立了北大營,修築了軍事工程,内有軍火(huǒ)庫、狼狗圈、靶場、養馬棚等。後來在開原駐有1個隊共200多人的憲兵隊,1940年增加到16個隊共2000多人,并設有龐大的特務網,以此來指揮鎮壓開原人民。1932年,開原設立了警務局,下設9個警務分局。1934年,又(yòu)把9個分局改爲警察署,這9個警察署下設40個派出所。同時還建立了警察大隊,下轄3個中隊、7個分隊、1個炮班。1936年,在開原縣警務局内設立了特務股,各警察署設立了特務系,各分駐所設立了特務警察。各村(cūn)屯設置了情報員(yuán),在全縣城鄉組成了特務網。

同時,日僞當局還推行所謂“治安肅正”制,借以圍剿、屠殺、鎮壓中國人民。從1932年3月到1933年10月,開原警察大隊配合日軍守備隊,對開原自發的抗日武裝力量“綠林好”、栾法章所組織起來的兩支抗日隊伍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先後共“讨伐”57次,出動軍警兵力總數是(shì)6618人次,在全縣9個區、49個地方,打了60多仗。經過兩年的反複圍剿,開原的自發抗日力量才被鎮壓了下去(qù)。

日僞當局還實行保甲制,清查戶口,清鄉并村(cūn),燒房拆屋,強制搬遷。在柴河溝的黃旗寨一帶,警察到20多個溝岔裏把150多戶農民硬趕到較大的村(cūn)屯中居住,把原有房屋拆掉、燒毀,無存。

日僞當局在開原的經濟統治主要是(shì)7個方面。一是(shì)地籍整理。開原縣成立了地籍整理局開原支局,招用和抽調大批人員(yuán)分赴全縣,逐村(cūn)逐戶的丈量土地,建立登記簿,評定等級,發放(fàng)土地執照。僞職人員(yuán)則乘機進行大肆搜刮、勒索财物、中飽私囊。二是(shì)移民開拓。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實行百萬戶移民計劃。分幾期進行移民。1936年第一期移民10萬戶,1938年,組成義勇隊開拓團,到1945年已組成243個開拓團。第二期移民10萬戶,分布在開拓三線(xiàn)地帶,包括開原縣在内的鐵路沿線(xiàn)、重要城鎮周圍移來義勇隊開拓民。三是(shì)“糧谷出荷”與糧食配給。開原縣成立了“搜荷督勵本部”,本部下設搜荷工作班、取締班、情報班、配給班、宣撫班、青年特工班、少年特工班等,每年入秋便分赴全縣各個村(cūn)屯進行搜荷。按估産計算,出荷比例占40—50%以上。日僞當局搜刮去(qù)的糧食,“絕對優先的确保軍需和對日供出”,剩餘的一小部分才作爲“配給”用糧,配給量很少,又(yòu)完全是(shì)粗糧。四是(shì)奴役勞動。開原縣設立了勞工協會,對“國民”進行勞動登記,實行指紋登記,發放(fàng)良民證,執行“國民皆勞”的政策。從1941年起,每年都從開原縣要(抓)勞工800多人,多者1100人。五是(shì)增加稅捐與義務儲蓄。六是(shì)收繳金屬和戰時所需的一切物資。七是(shì)毒害人民的鴉片政策。1932年11月公布《鴉片法》,1933年成立鴉片專賣公署,1940年成立禁煙總局,各縣設“管煙所”。1943年,禁煙總局把奉天、吉林、四平三省指定爲鴉片種植地區,開原縣被指定種鴉片3200畝地。日僞當局以此毒害人民。

日僞當局實施思想文化專制。一是(shì)設立思想文化統治機構。最高的是(shì)僞國務院弘報處和關東軍報道部,開原縣設立了協和會,警察署裏設立了文化警察和特務,他們的主要任務是(shì)抓“思想犯”。二是(shì)“官制文化”。日僞當局對新聞、出版、廣播、電影、戲劇、音樂、美術等都進行嚴格控制,對中華民族文化極力摧殘。全東北不準挂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不許使用中國教材。查禁進步書(shū)報,禁演進步的戲劇、電影等。三是(shì)愚民政策、奴化教育。從1937年開始實行新學制,其特點是(shì)殖民奴役性,其任務是(shì)培養“忠良”的亡國奴才。不論大、中、小學都必須崇拜日本天皇和僞滿洲國皇帝,都必須贊頌“王道樂土”,擁護“大東亞聖戰”。每日朝禮,要向“皇宮遙拜”,集體背誦“國民訓”。從小學開始就強迫學生學日語,并把日語列爲“國語”,企圖逐漸取消漢字、漢語。四是(shì)利用宗教迷信等封建意識,摧毀中國人民的愛國思想。日僞當局爲使東北徹底殖民地化,在新京(現(xiàn)長春)建立建國神廟,供奉“天照大神”,開原縣建立了神社,強迫民衆向其“行禮”。在“國民訓”中規定:“國民須念建國淵源于惟神之道,緻崇于天照大神,盡忠誠于皇帝陛下”。利用孔教,表彰甘當亡國奴的所謂“孝子”“節婦”,以此欺騙、麻痹中國人民。

(作者系開原市地方志辦工作人員(yuán))

本文網址:/news/97.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