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統治在鐵嶺縣的一些罪行

發布:2017-12-11 15:16 閱讀:3646 次 【 字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久,日本帝國主義爲了鞏固在鐵嶺的殖民統治,于1932年開始成立僞縣公署。縣公署上至參事官,下至科長均由日本人掌握實權,僞縣公署内的總務科、經濟科、警務科、動員(yuán)科、土木建築科都由日本人任科長。他們大權獨攬,專斷獨行。在基層又(yòu)設街、村(cūn)公所,實行保甲制度。強征糧谷出荷、武器收繳、征稅、抓勞工、征國兵、勤勞奉仕,進行各方面統治和掠奪,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

鐵嶺人民在水深火(huǒ)熱之中,掙紮了十四年,日本帝國主義在這十四年中對鐵嶺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實行警察特務統治

僞滿時期鐵嶺縣設警務科。科長是(shì)日本人,下設警務、特務、司法、保安股。據1934年鐵嶺縣政概要載:警務科(局)下轄九個警察署,署下城鄉設45個警察分駐所,另設一個警察總隊,四個中隊12個小隊。警察自稱爲皇帝陛下警察官。他們橫行霸道,爲所欲爲。他們不但(dàn)管治安,管經濟,還管“思想”,他們手拿有“思想犯”“經濟犯”“政治犯”(反滿抗日)幾頂大帽子,随時都可以給人們戴上。僞滿康德年間一個婦女回娘家吃頓大米飯,回來時在法庫通往鐵嶺的汽車上,因暈車嘔吐,車上警察看她吐的是(shì)白米飯,便抓了她“經濟犯”被關押。如有的納稅稍緩,便扣上“思想犯”,對政治不滿,便扣上“政治犯”或“反滿抗日”的帽子。這些人一進警察署,不死也得剝層皮。無錢的人很難活着出來。先被送到日本憲兵隊吊打非刑後,然後送進監獄或矯正院,或送進狼狗圈。鐵嶺七區的文賓照被以莫須有的“通匪”罪名嚴刑拷打後,扔到狼狗圈裏,屍骨無存。更爲殘酷的是(shì)日本憲兵特務經常收集群衆或公職人員(yuán)的思想動向,捕抓抗日志士,進行殺害。據宮奇彌一著《鐵嶺》一書(shū)記載:鐵嶺日本僑民生駒、生駿、下山、宮白座談回憶:

宮白說:“大正初期,日本憲兵處決中國胡匪、馬匪的地方,在龍首山腳下有‘不歸門’(刑場)。”

下山:“那時,逮捕後遊街,遊街後送‘不歸門’處死。”

宮白:“在那時候,我看見(jiàn)一次有十三人頭被砍掉,将胡匪的手交叉在背後,跪着,頭向前伸出。那個憲兵看一看,把刀揮動起來,一刀将身、頭分開。在前面一米左右遠的地方挖—個坑,砍後全身的血噗哧噗哧地流,身子倒在近處,死後将衣服剝光了,十三個人當中有一個女的,我是(shì)去(qù)南農場回來看見(jiàn)的。”

宮白:“我看見(jiàn)那個女的手綁在背後,單腿跪着,砍了兩三刀。”

生駿:“我看見(jiàn)在城内懸首示衆,有一個女的,看那個樣子很吓人,崗田先生的母親坐洋車看見(jiàn)戰戰兢兢地過去(qù)了。女人的頭發攏在一起吊着,别的人耳朵上串個鐵絲兒。”

生駒:“有那麽一回事,匪賊的首領被抓住了,其餘的匪賊全部被捕。有個首領怒吼着說‘來世再見(jiàn)吧’,在頭骸骨一刀,匐匍向前就死了,其餘的都砍在臉部,全死了。”

生駒:“明治天皇駕崩之時,胡匪被砍頭,那天下着雨(yǔ),都去(qù)看啦!家裏隻剩奶奶未去(qù),看見(jiàn)很凄慘、可怖,這是(shì)在滿洲事變以後的事呢!”

下山:“在那以前,用槍殺的事也有,我去(qù)看過。”

治安肅正與清鄉并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鐵嶺縣人民,不甘當亡國奴,在東部山區揭竿而起,燃起抗日烽火(huǒ)。日本帝國主義者把抗日人民稱爲胡匪。“治安肅正”實質是(shì)對中國人民的圍剿、屠殺和鎮壓。他們實行三光政策。依據僞大同元年(1932年)頒發的《治安警察法》《暫行槍炮取締規則》日僞當局在鐵嶺民間強行收繳民間各式槍炮10590支、子彈112003發,違者處以死刑。爲使抗日戰士與人民斷絕聯系,1934年12月3日,僞滿洲國民政部發布了《集團部落文告》。開始歸屯并戶。鐵嶺僞縣公署強迫雞冠山、大甸子、白旗寨、李千戶等一帶山區村(cūn)屯,凡是(shì)散居在溝岔的居民都要遷到指定的大的村(cūn)落。如白旗寨當時有53個村(cūn)屯,日本人限期将其中39個屯并到14個大屯去(qù)。孤家子周圍20裏30個屯被圈到不到百戶的孤家子集中。雞冠山岱海寨周圍的下峪、朱家堡、費(fèi)家堡等十幾個屯民全部趕下山來集中到大屯。勞苦群衆幾世積累下來的房舍、家具和其它财産,被火(huǒ)燒的片瓦無存。人們含着淚水,萬分悲痛地離(lí)開原居。并屯後,由于人口過度密集、流離(lí)失所、氣火(huǒ)交加以緻瘟疫流行,人死過半。下峪農民耿萬貞,一家十口人,一天死了七口。夾河廠貧民師成祥一家六口人全死了。真是(shì)哭天号地,慘絕人寰。

強制征集勞動力

1941年,僞滿洲國施行“勞務新體制”強制征集勞動力,即要勞工或抓勞工。驅使人民負擔各種艱苦勞役。由僞縣公署層層下達攤派指标,有勞力的被迫出人,不出勞力的出錢,有錢行賄免去(qù)勞役或雇人頂替,出勞工都是(shì)貧苦農民。除攤派外,到處抓勞工。勞工送到各地爲日寇挖煤,開山築路,修建軍事工程。日僞統治時期,在鐵嶺縣亂石山一帶抓來20多萬勞工爲他們修地下倉庫。勞工們受盡了牛馬苦,灑盡了辛酸淚。住的破席棚,夏漏雨(yǔ),冬漏風。吃的是(shì)橡子面粥,日本鬼子稱“建國粥”,勞工們叫“見(jiàn)鍋愁”。穿的破衣爛衫難遮體。勞工們每天勞動十幾個小時,生病無醫無藥,還要被迫幹活,日本人對勞工皮鞭抽,鎬把打。由于種種非人的折磨,僅在投降前五年時間裏,竟有上萬人含冤死去(qù)。當時亂石山上屍橫遍野,白骨成堆。鐵嶺種畜場老官台村(cūn)民劉玉華的父親和大哥被抓勞工後,大哥累得吐血而死,父親逃出勞工棚,餓死在路上。劉玉華14歲亦被抓勞工修“亂石山工程”,八一五光複後才得救。鎮西堡鄉東營盤村(cūn)民黃國寶,十個腳趾頭在亂石山當勞工時被凍掉了。日僞統治時期,鐵嶺抓了多少勞工已無從查考。據調查,鎮西堡一個村(cūn)當勞工的人就達590多人。白旗寨鄉夾河廠村(cūn)出勞工40人,死去(qù)15人,占該村(cūn)勞工38%。熊官屯鄉大白梨溝屯的揣恩樸、黃金溝屯賀良林、新台子鄉諸民屯的周志斌和施萬公等等,都是(shì)在當勞工時,因饑餓、勞累、毒打而死去(qù)的。噩耗傳來,全家号哭,親鄰啜泣,慘不忍聞。誰家攤上勞工,都如同兇災天降,臨走時号啕哭泣,生離(lí)死别一樣。

征國兵與“勤勞奉仕”

1940年實行《國兵法》。僞滿洲國征國兵從年滿19歲的青年中征集,服役三年,受過一段訓練,即編入僞滿部隊,參加軍事讨伐,充當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炮灰。日僞統治時期鐵嶺征了多少“國兵”已無可考,僅據東部山區白旗寨、哈爾邊、山城溝、昂邦河、腰寨子等村(cūn)調查,從1940年到1945年征“國兵”達190人。1942年僞滿洲國又(yòu)公布了《國民勤勞奉仕法》,該法規定凡年滿22歲到23歲的男性青年征“國兵”不合格者,都要參加“勤勞奉仕”。同時又(yòu)公布《學生勤勞奉仕令》,規定大學生,後來擴大到中學生,都要實行“勤勞奉仕”。日僞統治的最後兩年大、中學生幾乎是(shì)常年負擔勞役,被剝奪了學習時間,學生們遭受了各種苦難,身心受到了摧殘。“國兵漏”的勤勞奉仕、學生的勤勞奉仕與勞工無異。如鐵嶺國民高等學校全體學生500人,于1944年去(qù)海城縣紅草泡村(cūn)參加“勤勞奉仕”,因吃不飽,勞動強度大,有的學生勞累患病而死。城内南小廟子附近的許渭清就死在海城縣。

移民與土地掠奪

移民是(shì)日本侵略中國政策的一部分,他們計劃20年内從其國内向我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口,實際到1945年移民10萬戶30萬人左右,1932年開始向鐵嶺移民,據僞滿洲年鑒記載:1932年至1933年分三批向鐵嶺亂石山一帶移入日本人665戶、3549人,侵占土地10500畝。

1939年,僞鐵嶺縣日本人的副縣長古田傳一等人,爲了推行“開拓政策”建立了開拓團,對縣内居民土地、物資實行大掠奪。僅1939年—1941年二年時間對湯牛堡、新台子、石佛寺、大凡河、催陣堡、範家屯、小凡河、花豹沖、達子營、屈牛屯、古城子、楊威樓、宿老屯等13個村(cūn)的土地大規模掠奪。多者如朝鮮吳敬烈等在新台子、孤家子經營的845畝水田、36畝旱田,以10950元的低價強行收買。湯牛堡子村(cūn)吳趙氏僅有15畝土地被白白占去(qù)。人民如有反抗,便以“思想不良”、“反滿抗日”治罪。1939年9月,日本人副縣長爲了給開拓團建房舍,向全縣發出63号訓令,迫使催陣堡等九村(cūn)按土地攤派出工出料,居民沒有木材用2187元購買木料1495根,又(yòu)由村(cūn)民砍伐3000餘根樹(shù)木上繳。建房用50萬塊磚也是(shì)同樣強行征集的。還計劃從移民村(cūn)到新台子修鐵路線(xiàn),在新台子修築移民農業倉庫,命令新台子村(cūn)出工2783個,湯牛堡出車75輛,石佛寺出195輛。據僞滿洲年鑒中,日本内地人集合開拓民入殖情況表所載:“僞康德7年(1940年)4月入殖到新台子地區的紀洲村(cūn)開拓團有34戶,153人,開拓團團長是(shì)古田喜七郎。”此外,日本人還在八裏莊、馬蓬溝一帶修兵營,在下甸子、殷家屯修建大型軍用倉庫,掠奪大量土地,日本帝國主義的這種橫征暴斂,激起鐵嶺縣人民極大憤怒與反抗。

糧谷出荷與糧食配給

日本侵略者爲了掠奪農民的糧食,實行兩項殘酷政策,即“糧谷出荷”、“糧食配給”。他們爲了滿足戰争需要,變東北爲“大東亞糧谷兵站基地”,推行糧谷出荷政策,強迫農民售糧。由僞滿中央定出出荷指标,各縣再攤派給農民,一律強制交納。據農統資料記載,1940年,鐵嶺縣糧食總産量爲37906萬斤,出荷糧指标是(shì)20916萬斤。占總産量的55%。農民種的糧食被日本人掠奪去(qù)一多半,再去(qù)交納地租和各種苛捐雜(zá)稅,已所剩無幾,隻好過着糠菜半年糧的生活。由于糧食奇缺,農民饑苦不堪言狀。

爲完成出荷糧指标,僞滿政府發布指示,以武力強迫出荷,每年收出荷糧時,糧谷出荷督勵班紛紛出動到村(cūn)翻箱倒櫃、橫眉立眼。如發現(xiàn)藏糧者,以違抗出荷定罪,輕者拳打腳踢,重則關押,逼得人們連飼料都要交出,如發現(xiàn)私人買賣,以經濟犯懲處。

“糧食配給”是(shì)1937年“滿洲農業政策委員(yuán)會”成立時确定的政策。決定對稻米、小麥、大豆、棉花等實行統制。以後,糧食購銷、加工均由僞滿洲政府控制。1940年在城市實行大米票(piào)制配售。1941年面粉由專賣機關配售。其它各種農産品及其加工均由僞滿洲糧谷公司全面統制實行配售。

“糧食配給”的數量和品種,因人而異。日本人從1940年大人兒童平均每月配售大米12公斤,到1942年減少到8公斤,其餘配給雜(zá)糧。中國人高等官及其家屬每人每月配售1-3公斤大米。中國人一年到頭吃不上一斤面,大米更少了。

對中國人的糧食配售數量很低。1943年,分勞需、一般、農村(cūn)三類。勞需分一等二等。第一等每月24公斤,第二等每月15.5公斤。一般(城市)分甲乙等甲等大人每月12公斤,小孩每月7公斤,乙等大人每月9公斤,小孩每月7公斤。農村(cūn)地區,大人每月6.5公斤,小孩每月6.1公斤。規定是(shì)如此,實際配售量低于這個數量。據資料記載,鐵嶺一般乙等大人每月配售7公斤,中人(3至10歲)每月4公斤,小孩2公斤。在極少數勞動沉重的部門,有人可以得到勞需配給,但(dàn)隻限本人。對城市沒有職業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盡量少配給或不配給糧食,妄圖把他們驅回農村(cūn)。嚴重的糧食不足,不僅使人民健康狀況嚴重下降,而疾病死亡率都急劇增高。

(作者系鐵嶺縣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本文網址:/news/113.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