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者蘅傳(第五章 在東北解放(fàng)戰争中 1945.8---1948.7)

發布:2012-06-27 10:11 閱讀:4068 次 【 字體:

第五章在東北解放(fàng)戰争中(1945.8---1948.7)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保衛人民抗戰的勝利果實,壯大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發出指示,明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是(shì)黨的一項“全國戰略方針”。主要内容是(shì):在南方作出讓步,收縮南方防線(xiàn);鞏固華北以及華東、華中解放(fàng)區;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北地區。并先後從各解放(fàng)區抽調11萬人的軍隊和2萬名幹部進入東北,成立了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東北地區工作。杜者蘅奉命回東北開展工作。

接收和創建西安解放(fàng)區

1945年11月初,杜者蘅随太行區挺進東北幹部支隊抵達沈陽蘇家屯,經東北局組織部分配,參加遼北省委工作。此時,中共中央東北局已經于1945年10月上旬派李海濤、顧卓新、栗又(yòu)文、倪志亮等到四平,組建中共遼北省工委和遼北軍區,李海濤爲省工委書(shū)記兼軍區政委,顧卓新爲省工委副書(shū)記,倪志亮爲軍區司令員(yuán)。11月3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再派郭述申到四平,在遼北省工委的基礎上,組建起中共遼北省委。郭述申任省委書(shū)記、軍區政委。李海濤任省委副書(shū)記、軍區副政委,顧卓新任省委副書(shū)記。11月5日,遼北省自治政府在四平(後遷昌北縣八面城)成立,閻寶航任主席(未到職),栗又(yòu)文任副主席主持工作。中共遼北省委、省政府下轄3個地委、專署,遼北三地委、三專署随告成立,因其駐地西安(今遼源)縣,故稱西安地委、西安行政督察專員(yuán)公署,轄西安(遼源)、西豐、開原縣,1945年12月增轄東豐、海龍縣。

1945年11月12日杜者蘅被任命爲西安地委副書(shū)記、專署專員(yuán),地委書(shū)記兼軍分區政委霍明,軍分區司令員(yuán)伍坤山,副政委黃彬森,副專員(yuán)魏震伍。這裏地處東北的中部,長白山餘脈,是(shì)個三角地帶,地理位置重要,四周環鐵路,腹地公路密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物産豐富。既産糧又(yòu)産煤,無論是(shì)補充兵員(yuán)還是(shì)軍需供應,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杜者蘅由四平轉道西安任職,面臨西安地區異常險惡的鬥争形勢。當地的局面實際上是(shì)由日僞殘餘勢力拼湊的所謂“地方治安維持會”控制着。國民黨在這裏設有縣黨部,老百姓也以國民黨爲正統,土匪、流氓與國民黨、三青團相(xiàng)互勾結,接受封官委任,與共産黨及新生的人民政權武裝對抗。1945年11月13日,西豐縣曾發生了地主武裝“大刀會”、“紅槍會”300多匪徒的武裝暴亂。相(xiàng)臨的東豐縣還有500多條槍分散在縣、鎮、區、村(cūn),受縣“地方維持會”的指揮。面對如此艱險局面,杜者蘅堅持“依據新民主主義,爲廣大人民謀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施政方針,采取果斷措施,以接收工作爲中心,開展專署機關建設、群衆組織建設和部隊建設。一方面緊急宣傳和發動群衆,争取進步士紳,樹(shù)立共産黨的正确形象;一方面堅決解散僞“維持會”,接收日僞政權和财産,建立民主政權,安定社會,恢複生産。在農村(cūn),組織群衆開展反奸反霸,減租減息,宣傳黨的政策,組建人民武裝等,從根本上确立人民政權的基礎。

按照遼北省委的指示,西安地委、專署主要接管西安、西豐、開原、東豐、海龍等縣。當時這些縣多數已經被友(yǒu)鄰部隊派人接管,杜者蘅積極與地委和分區主要領導配合,和已經參于接收的同志一道工作。對不願留下的同志,盡力挽留,由他們帶動一段時間,收效很好。西安有梁北生、許克兩位幹部願意留下來,梁北生被任命爲縣長,許克被任命爲保安三旅第八團團長。西豐縣沒有别的單位去(qù)接管,專署派陳伯先等去(qù)接管,并建立起了縣的機構。清原是(shì)後劃過來的,地委和專署維持了原來的縣級領導機構。不論是(shì)派去(qù)的幹部還是(shì)留下的幹部,在工作中互相(xiàng)學習,取長補短,在深入細緻的接收工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共産黨西安地委、專署的接收布告遍布城鄉,專員(yuán)杜者蘅的名字被人們所廣知(zhī)人知(zhī)。

在進行接管工作的同時,杜者蘅還根據具體工作需要,與地委和分區的領導一道加強機關組織建設。成立了組織科、宣傳科、保衛科、後勤部、衛生部;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宣傳隊,以文藝演出、寫标語、教唱(chàng)歌等形式,對部隊和地方群衆進行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拉近黨與人民群衆的感情距離(lí),樹(shù)立人民江山人民保的思想,揭露國民黨假抗戰真内戰的罪行等等;組建了一支150多人的分區警衛連,在保衛機關安全,維護西安市的社會治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者蘅與地委和分區主要領導深刻的認識到,“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組建西安分區武裝部隊刻不容緩。由于當時的群衆工作還沒有很好開展,組建方式隻好以一邊宣傳,一邊提高人民群衆對共産黨軍隊的認識來進行。當時主要采取了三種辦法,一是(shì)招收;二是(shì)改造;三是(shì)收編。招收工作主要是(shì)在城市進行,很多被日寇抓勞工而離(lí)散在社會上的人員(yuán),抱着不願當二次亡國奴的思想,堅定的報名參軍。改造是(shì)改造那些日僞警察,可靠的留下錄用。收編是(shì)對流散在農村(cūn)的武裝人員(yuán),經過談判,願意接受改編的,給新的番号,派出得力的幹部進行改造。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内,分區組建起3個團,第七團2000多人,第八團1000多人,第九團1000多人,東海支隊約1000人,清原、開原都有縣大隊共約1000多人。部隊組建起來後,最直接的問題就是(shì)武器裝備及其衣食住行問題。武器由省軍區供給一部分,再有就是(shì)自己從四平附近的哈爾湖日軍倉庫中尋找出一部分,由分區的槍械修理所修好後發放(fàng)到戰士手中,倉庫裏面有各種子彈、手榴彈,基本能滿足部隊需要。再有就是(shì)改造和收編人員(yuán)自己手中的武器。

對于部隊的衣食住行問題,杜者蘅花費(fèi)了更多的心血。當時已經是(shì)數九寒天,滴水成冰,不但(dàn)人需要禦寒衣服,武器裝備也需要禦寒的炮衣、槍衣、車衣等,數量大、時間緊。杜者蘅和地委及其分區領導一方面争取省委的支持,一方面發動群衆募捐衣物,以保證不讓戰士們凍傷,不讓武器失去(qù)戰鬥力。吃的方面,保證以高粱米飯和豆制品爲主,配以腌菜和肉食。住的方面,搶修被破壞的舊(jiù)兵營、舊(jiù)公房等,保證不漏風、有取暖設備。行的問題采取火(huǒ)車、汽車、馬匹、步行相(xiàng)結合的方式解決,參加戰鬥多以徒步進行。風風火(huǒ)火(huǒ)的工作中,杜者蘅從不考慮個人安危,曾幾次以快節奏的工作方式甩掉貼身警衛員(yuán),當警衛員(yuán)急得滿頭大汗找到他時,他僅僅是(shì)一句話(huà)“快點!”。

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工作的重心應該放(fàng)在距離(lí)國民黨占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農村(cūn)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逐漸積蓄力量,準備将來反攻。”“應把注意力集中于廣大鄉村(cūn)、中小城市,發動群衆,建立政權”等指示精神,杜者蘅結合西安地區的鬥争形勢,十分注重發動群衆工作。首先,采取多種形式向群衆揭露國民黨過去(qù)不積極抗日,使東北人民遭受了10多年的亡國奴之苦,現(xiàn)在又(yòu)勾結美帝國主義打内戰,把中國變成美帝的殖民地,使東北人民淪爲二次亡國奴。共産黨愛國、愛民,義勇軍在東北浴血抗戰,八路軍、新四軍在關内浴血抗戰,使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fàng)。依據現(xiàn)實的根據,逐步消除人們頭腦中國民黨是(shì)正統的觀念,積極投身反内戰的鬥争中。在提高人民群衆政治覺悟的基礎上,發動群衆進行反奸清算鬥争,沒收敵僞資材,救濟貧困人民,使群衆能度過嚴冬。同時發展黨員(yuán),建立黨組織,建立起農會、工會、婦聯、共青團、青聯等群衆組織,在條件比較成熟的地區建立區政府。

如何能度過1946年這一艱苦的冬季,煤是(shì)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撫順煤礦停産,西安煤礦被蘇聯紅軍占據,通遼、梅河口等地的火(huǒ)車因煤源不足停運,一些南方過來的部隊因爲得不到煤取暖,戰士們晚上睡覺時多被凍傷,造成非自然減員(yuán)。時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方司令員(yuán)朱瑞爲解決煤炭問題專程來到西安,當杜者蘅得知(zhī)西安的煤炭對東北解放(fàng)戰争的特殊作用後,即與地委和分區領導一道想辦法,把煤炭問題當作這一時期的主要工作,千方百計解決問題。西安煤礦由蘇軍一個營駐守,生産出的煤由鐵路運往蘇聯本土,當朱瑞司令員(yuán)出面與之交涉時,遭到拒絕,後經過從中蘇人民友(yǒu)誼的角度嚴正交涉,他們被迫答應将超産部分由西安專署運出使用。對此,杜者蘅等領導一緻決定,發動工人群衆,苦幹加巧幹,盡可能的多出煤。在西安專署的特别安排下,西安煤礦的煤炭産量直線(xiàn)上升,超産煤源源不斷的運至梅河口等地區,多數應用在火(huǒ)車運輸、部隊上面,爲東北解放(fàng)戰争作出了特殊貢獻。

194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做出《關于遼北省與吉林省合并的決定》,撤銷遼北省黨政軍機構,将遼北省屬中長路以東的三地委(西安地委)及其所屬各縣委劃歸中共吉林省省委,組成中共吉遼省委,行政機構仍沿用吉林省政府,下轄吉林、吉東、遼北、通化4個分省委。1946年2月9日,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決定,在東豐縣組建隸屬中共吉遼省委的中共遼北分省委和同級行政機構遼北省政府,領導原遼北省政府(駐四平)所屬的東豐、海龍、輝南、伊通、西安、梨東、西豐、開原和從吉林省劃出的磐石縣政府。遼北省分委、省政府下設一、二兩個地委(專署)。二地委、專署于1946年2月上旬在西安縣城(今遼源)組建,領導西安、梨東、西豐、開原,杜者蘅改任遼北二地委副書(shū)記、專署專員(yuán)。1946年3月,杜者蘅代理二地委書(shū)記。

1946年3月底,遼北二地委、專署、軍分區撤銷。分區七團編入一縱隊,分區的八團、九團、東海支隊留作地方部隊,地委、專署、分區的财産交由地方黨委管理。杜者蘅于1946年4月改任遼北省财政廳廳長。

參于組建遼北省政權

1946年4月19日,遼北省臨時參議(yì)會在東豐縣召開成立大會,會議(yì)首先由遼北分省委書(shū)記周赤平報告他對臨參會的3點希望:知(zhī)無不言,言無不盡,批評過去(qù)的缺點,提出今後的方向;制定一個比較完善的遼北省施政綱領;選舉出能代表遼北省人民的國大代表。大會第二日,财政廳廳長杜者蘅代表遼北省政府作施政綱領的報告。報告了“幾個月來發生了些什麽”,指出:民主政府建立以來,曾普遍救濟貧苦人民,扶持發動群衆,進行了反奸清算運動,減租減息、增資等鬥争,提高了群衆的政治覺悟,改善了群衆的生活。人民已經認清民主聯軍是(shì)自己的軍隊,自動要求軍隊到他們那兒去(qù)維持治安。有許多地方的反奸清算,是(shì)人民自動起來進行的。

(甲)救濟方面:1、西安總計救濟人數爲7493人,糧食66650公斤,另救濟煤礦(西安)3萬多人,糧40萬斤。2、開原發救濟糧55萬公斤,分得房子的人民有400多戶,土地4000畝。3、海龍、東豐、輝南三縣,計發貧苦人民及軍屬糧食483000公斤,棉衣3000套,食品1500公斤,錢11萬元,布10丈。

(乙)清算鬥争方面,西安總共清算54人(各種組合在外),清算出的錢款和物資估值1658280元。西安市計開控訴會、說理會、公審會12次,出席最多的一次有2萬多人,群衆上台講話(huà)最多的一次26人。群衆翻身後并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僅西安市有組織的群衆(包括工、農、婦、青)達12000人。

(丙)治安方面:本省境内敵僞殘餘勢力及股匪,基本上已爲我人民軍隊肅清。僅鐵路東各縣界内被消滅之股匪即達6千多人。

(丁)恢複交通方面:在民主政府積極幫助下,東滿西滿的鐵路,已大部分通車,政府對鐵路工人共發救濟糧200萬斤,錢30萬元(每人100斤糧250元錢)。郵政、電報、電話(huà)也均在政府幫助下,經過整頓後恢複了工作。公路受到的破壞,已部分恢複。

(戌)在發展經濟方面:如川城鎮、海龍、東豐、梅河口、朝陽鎮的紡織廠已開工,若幹紡織工廠亦已複工。在商業方面:廢除敵僞統制經濟,發展自由貿易,減少捐稅。私人商店和資本都比以前增加了。在礦業方面:恢複小礦,整頓大礦,西安煤礦由每日出煤七百多噸,現(xiàn)已增加到每日出煤2500噸。在金融方面:在本省建立了東北銀行分行,發行東北币,穩定金融與物資。在發展農業方面:政府實行了下列幾種政策:1、分配大漢奸土地及僞滿各種開拓地給貧民,減租減息,增加工資。2、農業貸款2500萬元(僅東豐縣)。3、獎勵種棉、種稻。4、政府調劑糧食、農具。5、減少支差等勞役。6、機關部隊進行農業生産。

(已)恢複學校,發展社會教育方面:在學制方面現(xiàn)在恢複“三、三”制中學,“四、二”制小學。海龍、東豐、輝南3縣現(xiàn)有中學5個,小學112個。西安現(xiàn)有中學1個,小學58個,學生有100225人,西豐縣有中學1所,小學主校28個,分校131個。同時改善教員(yuán)待遇,保證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最低每人每月發350元薪金,并發放(fàng)糧食與衣服,學生都領到課本,最近政府統一課本,有些地方的民間教育已經恢複,并建立了黑闆報。

(庚)建設民主政權的工作:普遍成立了縣參議(yì)會,實行縣長及行政委員(yuán)會民選。建立了民主的區政府,恢複了大部分村(cūn)政權。各階層人民都發揮了民主權利,恢複實行了各階層利益的政權,其次培養并改造了一批幹部,各級政府議(yì)員(yuán)開始樹(shù)立了廉潔奉公、爲民服務的作風。

(辛)财政工作:基本方針是(shì)減輕人民負擔,保證軍政必要費(fèi)用的開支,這一時期軍隊與民主政府的開支,主要是(shì)依靠清算出來的敵僞财産,其次則爲公家生産出來的收入,我們整頓了稅收,取消過去(qù)的苛捐雜(zá)稅,各級政府實行了節省開支與嚴禁貪污浪費(fèi)的政策,爲了調整民力恢複原氣,我們始終未派糧派款,個别地區曾經發生派款現(xiàn)象,也已迅速予以糾正。

對遼北省政府今後的工作方針,杜者蘅在報告中指出:一是(shì)團結一切力量,動員(yuán)一切人力物力,爲實現(xiàn)遼北及全國和平民主建設而奮鬥。二是(shì)積極扶植發動群衆先進行反奸清算,減租減息,增産翻身運動。三是(shì)開展生産運動,恢複與發展國民經濟。四是(shì)發展整頓學校教育,開展社會教育。五是(shì)積極改造政權,培養提拔各種幹部,改造工作作風,以便完成各種建設。

1946年4月25日,經大會選舉,王煥文當選爲遼北臨時參議(yì)會議(yì)長,李砥平爲副議(yì)長;遼北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副主席栗又(yòu)文,杜者蘅當選爲省政府委員(yuán)并任秘書(shū)長。會議(yì)通過了關于遼北省減租減息交租交息及其它租佃關系處理辦法準則,婚姻暫行條例,以及處理敵僞土地等重要議(yì)案。

一位丈夫的品格

取得了抗戰的最終勝利,在凄風苦雨(yǔ)中杜者蘅也算是(shì)大難不死,在被調回東北時依舊(jiù)是(shì)孑然一身。當年與他一同随軍南下的男同事,有很多人都在外邊又(yòu)重新建立了家庭,并攜家帶口的回到了東北,這在當時的具體情況下也是(shì)完全可以理解的。唯獨杜者蘅獨身榮歸故裏,他沒有忘記老家的糟糠之妻和一個在3歲時同他見(jiàn)過一面的女兒。實際上,家裏的妻女是(shì)否還在,他也不知(zhī)道。但(dàn)堅貞的愛與信念讓他沒有抛妻棄子。

1946年初,開原縣金溝子鎮三道溝村(cūn)有人去(qù)臨近的開原老城内趕集,在政府的大布告上面赫然看到了“專員(yuán)杜者蘅”的名字,與杜友(yǒu)蘅隻是(shì)差了一個字。這個杜者蘅是(shì)否就是(shì)三道溝村(cūn)走出去(qù)的,據說後來參加八路軍,之後又(yòu)十多年杳無音信的杜友(yǒu)蘅呢?于是(shì),那個人馬上回家把見(jiàn)到的事情告訴了在三道溝村(cūn)一直領着孩子苦守着丈夫歸來的李操。人們紛紛聚攏在一起議(yì)論、猜測,一個大學生,參加八路軍十多年,回到東北當大官應該可能。那麽杜者蘅就應該有可能是(shì)杜友(yǒu)蘅。而此時,由太行山區經過長途跋涉進入東北的杜者蘅,放(fàng)下行囊即投入到了緊張的接收等解放(fàng)戰争中,由四平轉道西安,心裏雖然有老家的父親、妻女,可還是(shì)無法抽身去(qù)老家看望他們。

當李操知(zhī)道這一消息後,在父親杜柏令及家人的支持下,決定領女兒去(qù)“千裏尋夫”到西安看個究竟。

是(shì)老天有眼,使杜者蘅這個離(lí)散十幾年的家庭終于守得雲開見(jiàn)月明,幸福美滿的團聚在了一起。之後,杜者蘅回到老家,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專署所在地的西安市,使離(lí)散了十幾年的家庭又(yòu)得團圓。

在女兒杜敏的心靈裏是(shì)如何的充滿着對爸爸的感激,人們無從知(zhī)曉,但(dàn)是(shì)她隻知(zhī)道她成爲了天下最幸福的女孩兒。從此,父親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靈魂深深地印刻在了孩子們的心裏。以緻後來,他從中懂得了他爲什麽能對革命事業那樣無比的忠誠,爲什麽屢遭迫害卻依舊(ji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杜者蘅就是(shì)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實至名歸的共産黨員(yuán)。爲國爲民,他無私無畏,從來不講價錢。

參加四平保衛戰

1946年3月13日,國民黨軍從蘇聯紅軍手中接收了沈陽防務後,相(xiàng)繼占領撫順、鐵嶺和遼陽,随後乘蘇軍撤退之機,公然破壞“東北停戰協議(yì)”,提前于3月31日由沈陽地區沿中長路、安沈路向我南滿和北滿根據地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在東北停戰協定簽訂前奪取中長路兩側地區并控制遼東半島,企圖将民主聯軍主力壓迫于松花江南岸消滅。爲阻止國民黨軍長驅直入,中共中央電示東北局和民主聯軍總司令部,要求東北民主聯軍迅速集中主力,堅決扼守四平地區,給北進之敵以有力的打擊;南滿主力則集中于本溪地區,打擊和牽制敵人,配合四平地區作戰。4月17日,國民黨新編第1軍進至四平以東、以南地區,形成對四平的弧形包圍,并于18日在飛機和炮火(huǒ)掩護下,由南面、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輪番進攻,民主聯軍守城部隊依托工事頑強抗擊,并組織多次反沖擊,四平保衛戰開始。

杜者蘅在遼北省具體負責保障參戰部隊的軍需供應等具體工作。他安排所屬各縣派出擔架隊、救護隊、運輸隊等直接參加戰鬥,并在西豐、開原等地派人偵查敵情,襲擾敵人的後方運輸線(xiàn)。

四平保衛戰進行中,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要求四平市周圍各地方政府籌建兵站,負責作戰部隊的糧食、彈藥供應和轉運部隊傷員(yuán)等項任務。杜者蘅接到通知(zhī)後,立刻召開會議(yì),研究部署了籌建兵站的工作,同時選派一位科長兼任兵站站長。不久,戰局發生了變化,東北民主聯軍準備撤離(lí)四平,民主聯軍司令部命令各兵站,限期内将四平至通化方向的鐵路拆除,防止國民黨軍隊利用鐵路線(xiàn)追擊民主聯軍。時隔不久,民主聯軍副總司令肖勁光來到西安地區檢查命令執行情況。發現(xiàn)四平至梅河口之間的一段鐵路尚未拆除,極爲憤怒!命令軍法處将西安兵站站長即刻逮捕,并以違抗軍令的罪行予以槍決。兵站的其他同志聞知(zhī)後,十分驚慌,急忙趕到遼北省政府,向杜者蘅說明情況。杜者蘅聽(tīng)完彙報後,亦很震驚:該兵站站長的工作表現(xiàn)一貫很好,這次未按時執行命令,一定是(shì)有原因的。杜者蘅經過認真思考後,趕到軍法處關押室。兵站站長見(jiàn)到杜者蘅,滿臉委屈,哭訴道:“我不是(shì)有意抗命,隻是(shì)考慮四平前線(xiàn)還有幾萬部隊和傷員(yuán),我打算等部隊和傷員(yuán)撤下後,再将鐵道拆毀。”杜者蘅聽(tīng)完站長的陳述後,又(yòu)詢問了兵站其他同志,大家都表示同意站長的決定。杜者蘅也認爲站長的決定正确,必須想辦法救下站長。随後杜者蘅來到肖勁光副司令員(yuán)的住處,将了解到的情況向肖副司令員(yuán)作了彙報,并據理力争,要求不要将兵站站長槍斃。當時肖勁光副司令員(yuán)認爲不執行命令,就是(shì)違抗軍令,爲了嚴肅軍紀,必須槍斃站長。杜者蘅也非常激動,與肖勁光副司令員(yuán)争吵起來,最後杜者蘅說:“兵站站長是(shì)遼北省政府下屬科長兼任的,如何處理應由地方政府作出決定!”肖勁光很生氣的看着杜者蘅說:“既然這樣,我回去(qù)後向東北局彙報,要求派人來審查你作爲高級地方政府領導,爲何包庇違犯軍令的工作人員(yuán)的嚴重錯誤問題!”結果不歡而散。

4月15日拂曉,四平前線(xiàn)國民黨軍共10個師,分左、中、右3個兵團,向四平發起全面進攻。至此,民主聯軍四平的防禦處于十分不利的态勢,國民黨軍欲迂回四平東北,企圖封閉民主聯軍四平守軍退路,爲擺脫被動,避免被截斷退路,保持戰鬥力,經請示中共中央決定,遂于4月18日夜到19日淩晨前自四平地區逐次撤退。國民黨軍于19日占領四平,四平保衛戰結束。

四平戰役結束後不久,東北局保衛部派了幾名幹部,來到遼北省政府調查緩拆鐵路一事,許多同志都爲杜者蘅捏一把汗!經過幾天調查,最後的結論是(shì):當時由于保留了這條鐵路,四平方面民主聯軍幾萬名将士、傷員(yuán)和重武器,及時的撤退下來,未受任何損失。西安兵站是(shì)邊撤退便拆毀鐵道,國民黨的軍隊未敢深入追擊,因此,西安地區亦未受到騷擾和損失。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的領導們看到結論後,經研究決定解除西安專署兵站站長的處分;因其堅持己見(jiàn),保留了鐵路線(xiàn),從而保障了四平戰役後期民主聯軍數萬名将士和傷員(yuán)及時安全的撤退下來,因此在給予該兵站站長記功表揚的同時,将其調到一處較大的兵站任站長。

數月後的一次東北軍政高幹會議(yì)上,杜者蘅與肖勁光不期而遇。看到杜者蘅,肖勁光笑着迎上來,緊緊握着杜者蘅的手說道:“老杜啊,你真是(shì)太厲害了,還沒有哪一位下級像你那樣頂撞我,現(xiàn)在看來,你是(shì)保對了,如果當時把那位兵站站長槍斃了,我可就要犯錯誤了!”杜者蘅看着肖勁光,回想起當初二人争論面紅耳赤的情景,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轉戰長白山區

1946年5月,随着國民黨軍隊占領四平并大舉北犯,遼北省黨政軍機關由東豐北撤梅河口、通化地區。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建立遼甯省分委及幹部配備的決定》,在通化成立了遼甯省分委和遼甯省政府,隸屬于遼東省委,遼北分省委、遼北省政府即撤銷。杜者蘅任中共遼甯省分委委員(yuán)、遼甯省政府秘書(shū)長,1946年6月,代理省主席。并于1946年5月至11月兼任财政廳長;1946年7月兼任民政廳長(至1948年7月)、高等法院院長(至1948年7月);1946年5月至12月兼任财經委員(yuán)會副主任。這時,省政府的主要任務是(shì)支援解放(fàng)戰争。杜者蘅按照省分委、省政府的具體指示,努力工作,一絲不苟。爲大力支援前線(xiàn),他組織号召各部門深入鄉村(cūn),動員(yuán)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籌措調集糧食和軍用物資,保證前方供應,組織民工、大車、擔架,并部署在後方實行土地改革,建立村(cūn)政權,鞏固革命根據地。

1946年12月,中共遼東分局建立,遼東省委撤銷,遼甯省分委改遼甯省委。遼甯省委、省政府隸屬于遼東分局。杜者蘅改任遼甯省委委員(yuán),省政府的職務不變。

經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1947年1月,國民黨軍隊進占通化,杜者蘅随遼甯省政府由通化轉移至臨江。全省除臨江、長白、靖宇和撫松4個縣外,均被國民黨軍隊占領或控制,遼甯省處于對敵鬥争的前沿,形勢十分嚴峻,處境最爲艱難。

此時,東北民主聯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心堅持南滿,鞏固北滿,密切配合,粉碎國民黨軍進攻。1946年12月17日國民黨軍以6個師的部隊,向臨江發起進攻,企圖将民主聯軍第3、第4縱隊困絕于冰天雪地的長白山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開始了!

1947年1月5日,民主聯軍北滿部隊共12個師,冒着-40℃的嚴寒,從松花江冰封的江面上橫越南下,向長春、吉林以北要點進攻,出其不意地殲滅國民黨軍一部,迫使國民黨軍停止對臨江的進攻,抽出兩個師北援。1947年1月30日,國民黨軍以所餘4個師的兵力,對臨江發起第二次進攻,民主聯軍以第3縱隊進行機動防禦,以第4縱隊插入國民黨軍後方進行襲擾。國民黨軍感覺兵力不夠,暫時停止進攻,又(yòu)從北面調1個師南下,于1947年2月13日向臨江發起第三次進攻。正當南面作戰激烈進行時,北滿民主聯軍于1947年2月21日第二次越過松花江,又(yòu)在德惠、九台等地殲滅國民黨軍一部,再次迫使國民黨軍停止進攻臨江,抽兵北援。1947年3月8日,北滿民主聯軍趁松花江開凍前第三次越江南下,在郭山屯、靠山屯地區以突然動作殲滅國民黨軍一個多師,又(yòu)返回江北。1947年3月27日,國民黨軍向臨江發起第四次進攻,但(dàn)因部隊疲憊,信心不足,反被民主聯軍殲滅其一個師,隻得停止進攻,轉入防禦。“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曆時3個半月,民主聯軍南滿、北滿部隊密切配合,東滿、西滿部隊主動出擊,共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複城鎮11座,粉碎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保衛了南滿根據地,迫使其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爲守勢。

在嚴峻的對敵鬥争面前,在東北解放(fàng)戰争的關鍵時刻,杜者蘅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堅持以戰勤工作爲主,有力的支援了東北民主聯軍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一面組織地方武裝嚴厲打擊土匪、特務的破壞活動,維持社會治安,穩定群衆情緒,并積極調動人力物力,支援部隊作戰;一面派大批幹部深入農村(cūn)發動群衆參軍參戰、擁軍支前,保衛勝利果實。并有計劃地收集、轉移物資,疏散員(yuán)工家屬,爲長期堅持長白山區革命根據地作充分準備。杜者蘅頂住和克服了戰争給地方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出色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前線(xiàn)部隊的戰鬥需要。

1947年6月,遼甯省政府由臨江遷回梅河口。杜者蘅主持開展解放(fàng)區的土改,恢複整頓基層政權,領導地方武裝肅清匪患,發展生産,支援前線(xiàn)。1948年1月,杜者蘅兼任省政府支前委員(yuán)會主任。

本文網址:/news/535.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