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俊彥:錫伯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發布:2017-12-04 14:38 閱讀:3177 次 【 字體:

■劉興晔關靜

關俊彥年輕時,延邊人民稱贊他爲“民之木铎”;老年時,人們敬稱他“關老”;晚年習練書(shū)法,自号“松江老人”;專家學者尊稱他“選尊”,同志戰友(yǒu)評價他爲“錫伯族革命老人”,組織上定論他爲“錫伯族共産主義戰士”,被人民群衆贊譽爲錫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崇尚英雄的錫伯兒郎

關俊彥(1885—1971),字選庭,爲了适應地下革命工作需要,曾化名毅如、立川。1885年2月12日(清光緒十一年農曆二月十三日),關俊彥出生在奉天省開原縣(今遼甯省開原市)的大灣屯。

關俊彥姓瓜爾佳氏,漢姓關。祖先生活在大興安嶺叢林中,是(shì)以射獵爲生的錫伯人。唐代遷至嫩江河谷草原,開始了遊牧兼漁獵生活。明代遷至松花江畔的伯都讷,過着騎射漁獵生活。清初編入八旗正黃旗兵籍,康熙年間南遷至盛京,再遷至開原縣大灣屯。

開原錫伯兵丁們戍守着盛京将軍所轄的開原城,巡防柳條邊、盛京圍場、養息牧廠及其卡倫,管束尚陽堡流人,駐守皇家驿路、遼河漕運及其台站卡倫,他們的家屬則聚居在柳條邊内的大灣屯、小灣屯、老虎頭、譚相(xiàng)台、英守屯、瓜台子等錫伯村(cūn)屯,過着農耕兼漁獵的生活。這些村(cūn)屯散落在遼河及其支流清河、葉赫河、馬仲河、亮子河沖積成的河谷平原上,錫伯兵丁征戰戍守于這柳邊塞上,錫伯大渠(開西灌區總幹渠)又(yòu)把這肥美的河谷草場澆灌成魚米之鄉。關俊彥的先人們湧現(xiàn)出了巴彥、依桑阿等正二品副都統,現(xiàn)在數道聖旨和“錫伯聖碑”巴彥碑記載着他們的豐功偉績。

關俊彥祖父公讷春(關耀鄉)隻生一子,即父親關裕新,兩代人均務農爲業。母親劉氏,勤勞善良。父親那輩隻有關裕新哥兒一個,人丁不旺。關俊彥出生後,他是(shì)這輩的老大,全家希望能兒子成群,于是(shì)給他起了個“連群”的乳名,果然生有兄弟(dì)姊妹六人。一家三代九口人,勤儉自耕五垧田産,每年春耕秋收大忙時,仍需舅祖父來車馬幫忙,尚能維持生活。

錫伯族是(shì)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關俊彥從小就聰明好學,是(shì)一個崇尚英雄的錫伯兒郎。1891年他7歲時入私塾學習,後入開原縣知(zhī)名學者張子綱學館,20歲時轉入傅文翰學館,1904年轉入傅連級學館,受這些愛國知(zhī)識分子進步思想影響,關俊彥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立志成爲有益于家國民族之人。

二、最早的反日鬥争與收回“夾江”主權

關俊彥從小就勤學好問,關心國家大事。1906年秋,在奉天農林學堂讀書(shū)的關俊彥,曾代表全校同學參加反對日本展軌安奉鐵路運動,這是(shì)中國最早的反日鬥争之一,活動提高了關俊彥的愛國思想覺悟。

翌年10月,關俊彥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學校留用任園藝科技術員(yuán)。1910年10月,應吉林省吉安府邀請任初等農業學校主任教員(yuán)。就在這時,他突然接到原奉天農業學堂老師、新任北京袁世凱政府農工商部部長陳振生的急電,通知(zhī)他已薦任該部農林司技師,月俸165元,即日赴京報到。面對京官厚祿,他毫不動心,并回信給同學藉漢梁,信中說:“當此關系重大之時,更不應計較個人得失,置延邊百萬生靈、大片國土于不顧,務請向陳振先婉言緻謝。”爲此而謝絕了北京政府聘他爲農林司技師機會,這一做法大出延邊各界人土之意外,一時傳爲佳話(huà)。

從1912年起至1919年,關俊彥主要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并擔任勸學所所長,開始從事反日鬥争。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妄圖并吞中國。關俊彥聯合延邊四縣農工商界人士,反對袁世凱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舉行了示威遊行。第二年通電聲讨袁世凱的“洪憲帝制”,配合了全國的反袁鬥争。在這期間,還曾組織延邊等縣愛國人士,反對日本修築天圖鐵路和開采天寶礦藏等運動。

關俊彥積極支持朝鮮義士的反日運動。1919年3月14日至4月2日,關俊彥參加了李矗天、倪華山、任靜忱等人發起的聲援朝鮮反日民族獨立運動。1920年,朝鮮愛國志士從事獨立運動,在龍井村(cūn)日本總領事館所在地的朝鮮族愛國志士舉行了示威遊行,日本警察進行了大逮捕。關俊彥在這嚴峻時刻挺身而出,掩護了被日寇追捕的朝鮮青年南世恒、黃金龍、金玉亭等脫險出境。爲支援朝鮮平安北道獨立黨人的革命活動,關俊彥曾專程去(qù)鶴浦車站的一個山溝裏,送去(qù)朝鮮銀行鈔票(piào)三百元,并贈獨立黨黨員(yuán)孫山之父五律一首:“鶴浦停車晚,山鄉泡苦茶。村(cūn)姑容掩映,野老話(huà)桑麻。苛政猛于虎,流民失所家。中韓欣攜手,早日見(jiàn)光華。”

1922年,關俊彥任圖們江水利公司經理。爲了收回“夾江”已失主權及水利權益,向日方正式交涉,據理力争,日本人終于屈服,聲明圖們江中狹長六、七百畝地的孤島“夾江”是(shì)中國一側屬地,保證不再越境向該地朝鮮族農民收租。

1924年12月,關俊彥又(yòu)重返教育界,緻力于發展延邊教育事業,任和龍縣教育局局長,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入關止,共七年零一個月。這一時期不僅對和龍縣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很大,而且對關俊彥本人的思想轉變,由一個民主主義者成長爲共産主義的戰士,有着很大的影響。

關俊彥抱着興學抗日、教育救國的決心,想把延邊建成一個抗日基地。除改革教育外,還組織話(huà)劇團,演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反戰話(huà)劇《可憐閨裏月》、兒童歌舞劇《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麻雀與小孩》等,創辦圖書(shū)館,藏有魯迅、蔣光慈等左翼作家大批文學作品。日本帝國主義分子惱羞成怒,在其主辦的朝鮮文《間島新報》上用特号字标題對關俊彥進行造謠污蔑,陷害攻擊。後來得悉,在日軍侵占延邊之前拟定的大逮捕名單中,關俊彥就被列爲第一名。

爲了維護國家主權,伸張正義,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在華侵略的行徑和野心,關俊彥等創辦了延邊人民的喉舌《民聲報》。該報負責人中,如蘇稚園、周東郊、孫鐵民等人都是(shì)中共地下黨員(yuán),關俊彥被選爲該報常委之一,兼任社長職務。與此同時,還成立了國民外交協會。

1928年10月,爲了反對東北當局以五路路權作抵押向日本借款的運動,延邊各界愛國民主人士推選關俊彥等人爲代表,赴長春向吉林省當局的張作相(xiàng)及吉林省議(yì)會、省工商聯合會、省教育會請願,赴沈陽向張學良請願,赴南京向胡漢民、孫科、王正廷等請願。

随着蔣介石叛變革命和北伐戰争的失敗,1929年東北易幟,日本警憲随便逮捕扣押和殺人。面對白色恐怖,關俊彥毫不畏懼,以自己的公開身份爲掩護,直接或間接地掩護了許多同志撤退或轉移。在這些被救護的同志中,有的入關從事革命活動,有的參加了抗日聯軍或到其他地方進行抗日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關俊彥經李常青介紹,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是(shì)年底,他憤然辭去(qù)和龍縣教育局長職務。《民聲報》也被迫宣布停刊,他在停刊詞中悲憤地寫道:“……同人等明知(zhī)覆巢之下,勢無完卵,然猶與敵抗争,堅持數月,其間摒卻敵人種種威脅利誘。同人等在甯爲玉碎,不求瓦全,決不甘心俯首事敵也。”

1932年關俊彥舉家逃到北平後,就任山西省建設廳秘書(shū)兼視察員(yuán),并尋求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1933年,适值山西大旱,水利糾紛層出不窮,他被派往晉南臨汾、洪洞、趙城三縣,解決通利渠水利糾紛問題。次年經三縣縣長和全渠十八個村(cūn)民董事出面推薦,關俊彥出任通利渠管理局局長。通利渠是(shì)元代開渠,可引河水灌溉臨、洪、趙三縣農田。趙城位于上遊,該縣地主豪紳借地利之便,用水後即破壞渠道,把水放(fàng)入汾河,緻使洪洞、臨汾缺水成災,餓莩遍野,往往造成械鬥,打死趙城人。趙城又(yòu)賄賂閻錫山派軍隊彈壓,故年年争水有死人者,有一次械鬥竟死32人。關俊彥查清症結,組織水利巡查隊,鳴鑼輪流灌溉,水巡隊監督放(fàng)水,任何人不得私自用水,使三縣農民利益均沾,從而既打擊了趙城地主豪紳的霸道卑劣行爲,又(yòu)維護了三縣農民的利益,廣大民衆無不拍手叫好,民心大悅。于是(shì)多年來未能解決的通利渠水利糾紛,遂告平息。臨汾、洪洞兩縣農民感恩戴德,在渠神廟裏立了關俊彥的長生祿位牌,虔誠地爲這位愛民的“清官”焚香、禱祝。活人牌位被立于廟堂,享受香火(huǒ)供奉,并不多見(jiàn)。

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一軍團和十五軍團渡黃河東征抗日,關俊彥在洪洞縣李村(cūn)目睹紅軍東進這一壯舉,深爲紅軍行動神速,紀律嚴明,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而感歎,使他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希望在中國共産黨和紅軍這邊。8月,經李常青、董昆一兩同志介紹,關俊彥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此後到1942年6月,他一直是(shì)以社會職業爲掩護,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掩護同志,調查收集敵方情報。

1936年8月,他到甘肅省平涼專員(yuán)公署任秘書(shū),秘密開展和加強東北軍政人員(yuán)抗日反蔣的思想工作。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軍大部隊過後,一些零星小股部隊被國民黨67軍截留,交縣看管。關俊彥随收随放(fàng),多達數百人,一個沒留。“七·七”事變後,他還把三子鶴童、侄子鶴岩二人通過黨員(yuán)同志的引導和幫助,先後送去(qù)參加革命,進行抗戰,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産黨員(yuán)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

1942年6月,由抗日根據地來北平聘請大學教授的楊伯棣,不慎暴露身份,被捕後供出關俊彥等人。關俊彥在獄中利用“放(fàng)風”機會,時常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鼓勵同志,堅持鬥争。他曾用充滿抗日救國激情的詩行激勵戰友(yǒu),其中一首七絕詩的“廬墓已墟頭尚在,山河破碎血還多”,浩氣感人,悲壯不已。1944年10月10日,僞中華民國政府爲了籠絡人心,以“國慶紀念”爲名,實行“大赦”,關俊彥度過二年零七個月的鐵窗生涯,和戰友(yǒu)陳濤、李文保、吳德雨(yǔ)、姬振祥、郭健夫等人同時出獄。

五、投身東北家鄉的解放(fàng)事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争取得最後勝利。9月下旬,中共北平市委城工部劉仁同志在平西蓮花寺先後四次接見(jiàn)了關俊彥、呂谔、姚克萌和王壽俊,詳細審查了他們被捕的經過和在獄中的表現(xiàn)。劉仁征求他們今後打算的個人意見(jiàn),關俊彥提出回老家,參加解放(fàng)東北的鬥争,11月初劉仁在給東北局寫了介紹信。關俊彥等人啓程出關,在沈陽見(jiàn)到彭真,彭真對他們的情況以及每個人的表現(xiàn)都很清楚,經東北局審查批準,恢複了關俊彥的黨籍,并介紹他們到長春向吉林省委張啓龍和周保中将軍報到。

關俊彥被吉林省委派回延邊後,11月20日第一屆延邊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産生了吉林省延邊政務委員(yuán)會,成立吉林省延邊行政督察專員(yuán)公署,推選關俊彥爲專員(yuán)。關俊彥與副專員(yuán)董昆一發表了具有曆史意義的延邊行政督察專員(yuán)公署《告延邊同胞書(shū)》,公布了“徹底肅清日僞殘餘和土匪,實行民主平等和民族團結”爲内容的十大施政方針,号召延邊各族人民團結一緻,爲建造自由幸福的新延邊而奮鬥。1948年6月17日,關俊彥受組織委派組建吉林省高等法院,出任院長。他在艱苦條件下,開展全省的司法審判工作,協助黨委積極籌建各縣、市(旗)人民法院。到1949年底,全省已有2市l旗、14個縣成立了人民法院,全面開展了人民審判工作。

新中國于1961年在全國範圍内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吉林省曾是(shì)僞滿洲國首都新京,是(shì)日僞統治的中心,又(yòu)是(shì)解放(fàng)戰争時期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fàng)區的前沿區域,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更處于戰争前哨,因此任務非常艱巨。關俊彥率領省法院全體幹部,指導全省各地人民法院投入了“鎮反”鬥争。他們對逮捕的2000多名敵特分子、土匪頭子、國民黨軍警憲特骨幹分子逐一進行了認真的甄别,懲辦了壞人,保護了好人,對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保障社會秩序,起到了重大作用。

從1945年1月到1954年,關俊彥先後擔任吉林省延邊專員(yuán)公署第一任專員(yuán)、吉林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吉林省人民法院院長、省人民政府委員(yuán)、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員(yuán)會委員(yuán)等職。1955年到1966年,關俊彥離(lí)開法院,擔任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吉林省副省長、政協吉林省第三屆委員(yuán)會副主席等職,并兼任東北行政委員(yuán)會委員(yuán)、東北人民政府委員(yuán)。

1950年11月,經高崇民介紹關俊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并先後當選爲中國民主同盟東北總支部委員(yuán)、民盟吉長支部主任委員(yuán)、民盟吉林省委員(yuán)會副主任委員(yuán)。多年來,關俊彥一方面擔任地方政府的重要領導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從事統一戰線(xiàn)工作。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xiàn)、方針和政策,爲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嘔心瀝血,在團結和推動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六、清風亮節的錫伯長者

年逾古稀的關俊彥,一生艱苦奮鬥,清風亮節,不忘發揚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在他擔任省民盟領導職務後,得知(zhī)機關辦公用房緊張,他就把自己的住房讓出一部分,還把省政府配給他的專用轎車交民盟機關作公用車。他說,民盟成員(yuán)多數是(shì)高級知(zhī)識分子,他們是(shì)國家的寶貴财富,他們的時間非常寶貴,車子應該給他們用。

1957年,有些同志被錯劃爲右派,關俊彥對這些同志仍然關心,經常詢問他們的狀況,告訴他們要相(xiàng)信黨,不要失掉信心,使這些被錯劃的同志獲得了前進的力量。1960年,有一次關俊彥得了重病,組織決定讓他入院治療。醫生檢查時,發現(xiàn)關俊彥穿的内衣已經破舊(jiù)的不成樣子,補丁落補丁。一位醫生開始懷疑地問:“他是(shì)誰呀?”旁邊警衛人員(yuán)說:“這是(shì)關副省長。”在場人員(yuán)感慨萬千,十分欽佩。

1965年,關俊彥的住房由于工作需要,組織上決定爲他粉刷整理。關俊彥聽(tīng)說鋪地闆、刷牆,得花300元,心疼的不得了,說家屬住的地方不要再破費(fèi)了,堅持隻刷他的辦公室,客廳及家屬住的地方都沒有修理。一天,省委第一書(shū)記吳德和副省長于克來他家,發現(xiàn)了這一情況後,對他說:“你是(shì)錫伯族,客人多,外賓多,還是(shì)搞一搞好”。這樣才鋪上了地闆,全部粉刷了一遍。

關俊彥在負責民委、統戰工作期間,親自選擇錫伯族、滿族聚居的扶餘、前旗調查,深入到支安湖生産隊,晚上就睡在農家的土炕上,一連住了好幾天,使當地老百姓和幹部深受教育。他不顧年老體弱,主動聽(tīng)取省工交部門關于全省公路建設情況的彙報,并親自深入到基層,察看長春到農安、農安到前旗的公路,在很短時間内開通了長春到農安、農安到前旗的公路線(xiàn),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方便了各族群衆。

七、倡導研究錫伯文化

關俊彥在任副省長兼吉林省文史館首任館長時,十分注重挖掘整理錫伯族曆史文化。

早在中華民國時期的1922年,37歲的關俊彥在圖門江水利公司任經理時,就續修了錫伯族關姓家譜《開原關氏世譜》。其子關鶴童在1990年續修家譜時介紹說:“開原大灣屯關氏世譜是(shì)民國十一年(1922年)四月,由先父搜集整理成表,并到開原城守尉衙門中保存的曆史資料查詢過,石印了若幹張,散發給族内各家,使族人對先祖布爾壇以下十代一目了然。”關于開原大灣屯錫伯族瓜爾佳氏的遷徙經過,關鶴童又(yòu)說:“據先父關俊彥手迹記載,開原和鐵嶺等地的關氏家族,‘于明初到伯都讷(今吉林省扶餘縣)’。在第一次大遷徙中又(yòu)由伯都讷遷往開原縣大灣屯、老虎頭及鐵嶺西三台子等地。”關俊彥的這些研究成果,對錫伯曆史文化研究意義重大。

關俊彥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期間,始終關注錫伯族的曆史文化研究。“1957年住吉林扶餘縣達戶屯,八十二歲錫伯老人楊福全口述先輩傳下來的話(huà):錫伯族是(shì)從呼倫貝爾來到伯都讷的。傳說唐王李世民讨伐高句麗時,到呼倫貝爾搬兵,去(qù)了五次才同意,出兵萬人,有五王,即楊姓依親王統率楊姓,關姓雙親王統率關姓,蘇姓國親王統率蘇姓,付姓多勖王統率付姓,還有一位佟姓和白老将軍,率領錫伯兵打敗高句麗,後即留居此地。”關俊彥将這些調查收獲記錄下來,緻信給新疆錫伯史學家、最後的錫伯營總管薩拉春,就是(shì)有名的《關俊彥緻薩拉春信》。

北京何葉爾·李力在其《錫伯族轶事史話(huà)》一書(shū)中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後,錫伯族一些老前輩十分熱愛自己的民族,如關俊彥老先生,在百忙中寫信熱情指導沈陽市錫伯族青年韓啓昆,了解錫伯族族史要從那些史料入手,我也是(shì)受到這封信的啓發,開始了對錫伯族史的探讨,陸續收集有關書(shū)籍和論文。”李力在其《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發現(xiàn)全回放(fàng)》一文中進一步說:“解放(fàng)後,1952年我在東北局聽(tīng)報告,知(zhī)道了錫伯族是(shì)一個獨立的民族,不是(shì)滿族的一支。以後又(yòu)從韓啓昆處看到了關俊彥老前輩關于錫伯族源的考證,這激起了我的研究民族曆史文化的熱情,也使我很想見(jiàn)到西遷的錫伯父老兄弟(dì)。”李力在文中不無感激地表明,他走上錫伯研究之路,正是(shì)受了關俊彥的影響,後來李力和韓啓昆都成了著名的錫伯學者。

八、一生八次接待新疆錫伯同胞

關俊彥在東北錫伯族故鄉爲官,對錫伯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情誼,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錫伯族人都以谒見(jiàn)關俊彥爲榮。他從1956年至1964年八年間,先後八次接見(jiàn)新疆錫伯族代表團。第一次是(shì)1956年8月,新疆各族各界參觀團到長春參觀時,受到關俊彥熱情接待。當他得知(zhī)代表團裏有5位錫伯同胞時,在歡迎宴會上緻詞時說:我也是(shì)錫伯族。大家聽(tīng)到後特别高興并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成員(yuán)中有著名詩人、民間文藝家管興才和蘇德善、富裏善、阿勒克、納勤泰等錫伯族同胞。宴會後關俊彥又(yòu)單獨接見(jiàn)了錫伯族代表并親切交談,管興才看了關省長用滿文寫的家譜後說:是(shì)蘇完部瓜爾佳氏。

西北新疆錫伯族同胞來東北,谒見(jiàn)這位錫伯長者,這也成了東北、西北兩地錫伯文化交流之美談。關俊彥第二次接見(jiàn)錫伯同胞是(shì)1956年12月,“西安鹹陽技校”的錫伯族同學36人,到長春第一汽車廠參觀,受到關俊彥的接見(jiàn)。第三次是(shì)1957年3月,在長春解放(fàng)軍第二政治學校學習的吳豪敏和在長春軍醫大學工作的趙福慶、郭惠昌、顧永昌等,受到關俊彥的接見(jiàn),吳豪敏後來任伊犁軍分區顧問。第四次是(shì)195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族各界參觀團赴東北參觀,關俊彥在長春接見(jiàn)了克西春和多林。第五次是(shì)1959年,關俊彥接見(jiàn)了趙福慶和夫人傅惠蘭,并合影留念。

關俊彥在與新疆同胞談到研究錫伯曆史時,告訴他們讀什麽書(shū),查什麽資料,對民族文化貢獻很大。第六次是(shì)1959年5月至9月,吉慶、肖夫二同志,爲編寫《錫伯族簡史》赴東北對錫伯族進行社會曆史調查。他們到吉林省、吉林市調查時,受到關俊彥、關鶴童的熱情接待,并親自安排他們的調查。第七次是(shì)1963年,伊犁文工團赴東北演出,在長春演出後受到副省長關俊彥接見(jiàn),并與演員(yuán)合影留念。第八次是(shì)1964年,察布查爾縣火(huǒ)箭公社下鄉知(zhī)青孟金蓮,出席共青團第九次代表大會,并随新疆代表團到東北參觀訪問,在長春受到關俊彥的接見(jiàn)。

九、吉林省政府爲之修墓立碑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關俊彥已經是(shì)8l歲高齡的老人,行動很不方便,在自己處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仍然關心全省的建設和統戰工作。在自身蒙受不白之冤的情況下,仍鼓勵同志要對共産主義信念堅定不移。不幸的是(shì)在1971年1月9日,他帶着對黨和國家命運的滿腔憂慮,永遠地離(lí)開了他爲之戰鬥一生的人民,終年86歲。

關俊彥的一生,是(shì)光明磊落的一生,是(shì)艱苦奮鬥的一生,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fàng)、人民自由幸福的偉大事業,是(shì)錫伯族人民的光榮和驕傲。1978年8月22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革命委員(yuán)會在長春市爲關俊彥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fàng)儀式,省委書(shū)記、革委會副主任高揚同志主持儀式,省委副書(shū)記、省革委會副主任于克同志講話(huà)。1979年3月5日,中共吉林省委宣布:對“文革”中遭受迫害,含冤逝世的關俊彥,平反昭雪,推倒證蔑不實之詞。7月,吉林省委組織部部長又(yòu)在關老骨灰盒上覆蓋了中國共産黨黨旗。

1985年,吉林省延邊州召開紀念關俊彥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人們紛紛撰寫并發表悼念文章。他的老戰友(yǒu)文成章賦詩一首:“白發丹心任折磨,鐵軀傲立擋洪波。胸内長存正氣在,魑魅魍魉奈我何!”這正是(shì)關俊彥生平的真實寫照。同年,吉林省政府将其部分骨灰埋在長春烈士陵園,另一部分骨灰埋在家鄉大灣屯,爲其修墓立碑,被贊譽爲錫伯第一墓,與“錫伯聖碑”巴彥碑相(xiàng)鄰,迎來了各地錫伯同胞回鄉尋根、祭祖朝聖。開原等地正在規劃建造關俊彥塑像及廣場,使這位錫伯民族精神象征的現(xiàn)代人物雕像,與西北新疆的圖伯特塑像一道,激勵錫伯後人爲民族争光。

古代錫伯英雄有開原巴彥,現(xiàn)代錫伯英雄有開原關俊彥,并稱開原“錫伯雙彥”;西北新疆的錫伯英雄是(shì)圖伯特,東北開原的共産主義戰士是(shì)關俊彥,被同胞們贊譽爲錫伯民族精神的象征。

(劉興晔系開原市旅遊局局長;關靜系開原市旅遊局副局長)

本文網址:/news/48.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