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遼北罪行錄》第一編

發布:2012-06-29 09:02 閱讀:3041 次 【 字體:

第一編血和淚寫成的慘痛曆史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遼北罪行概述


遼北地區南臨沈陽,北接四平,東靠撫順,西連内蒙。這裏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交通便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不盡的自然資源,使得這裏不僅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在中國近現(xiàn)代曆史上,帝國主義國家每次侵略東北,都把遼北地區當做侵略、掠奪的重要目标。從1905年3月日軍侵占鐵嶺到1945年“八•一五”光複,日本帝國主義在這裏統治了整整40年。這是(shì)日本帝國主義對遼北人民實施軍事侵略、經濟掠奪、政治壓迫、暴虐屠殺、精神摧殘的40年,是(shì)對遼北地區實行全面殖民統治的40年。日本侵略者對遼北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發指,罄竹難書(shū)。記述這段用鮮血和淚水鑄成的慘痛曆史,是(shì)爲了不忘過去(qù),也是(shì)爲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日本軍事武裝最早侵入遼北的時間是(shì)1905年日俄戰争時期。1904年,日本帝國與沙俄帝國爲争奪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殖民地利益,爆發了日俄戰争。而腐敗的中國清朝政府竟然宣布保持“中立”,從而使日本帝國主義毫無顧忌地将大批軍隊開赴中國東北,攻旅順、打遼陽、占奉天,并于1905年2月之後,相(xiàng)繼侵入遼北各縣。

軍事侵略是(shì)殖民侵略的前奏。爲了達到其殖民侵略的罪惡目的,日本帝國主義不斷加強對遼北地區的武裝占領.駐守遼北的日軍不但(dàn)有野戰部隊、鐵道守備隊,還有憲兵部隊,工程兵部隊。作爲日本帝國主義窮兇極惡的侵略工具,日軍在遼北地區窮兵黩武,犯下了大量侵略罪行。日俄戰争期間,遼北地區是(shì)日俄角逐的戰場。戰火(huǒ)所及,遼北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日軍動辄以“俄國探嫌”爲名,抓捕、槍殺無辜百姓,搶奪财物,奸淫婦女。日俄戰後,日軍認爲軍事占領已得到鞏固,更肆無忌憚地尋釁滋事,制造武裝沖突和流血事件,以達到鎮壓遼北人民的目的。此類事件在遼北各縣都有發生。他們還常常以軍事演習爲名,橫行城鄉各地,耀武揚威。“九•一八”事變之後,遼北各地抗日鬥争風起雲湧,日軍則血腥鎮壓抗日武裝。抗好義勇軍占中原、金山好、方振國和趙亞洲部,都屢次遭到日僞軍的聯合圍剿。

1932年4月初,日軍調集近萬人,組織聲勢浩大的“五縣會剿”,兵分幾路對活動于鐵嶺。開原、清原、西豐邊界地區的抗日義勇軍第三十九路軍展開大讨伐,三千多義勇軍将士大部分壯烈犧牲。日軍在遼北一方面鎮壓人民的抗日武裝,另一方面,由于遼北所處的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日軍還全力在這裏營造侵華軍事基地。他們利用鐵嶺等地交通便利的條件,建造了軍用倉庫、衛戍醫院、兵器支廠等。特别是(shì)關東軍倉庫鐵嶺支庫,其地位和作用在整個日本侵華戰争中非常重要。據日軍所編《鐵嶺支庫略曆》記載,該庫不僅向長春臨時倉庫、日本國内、東北駐軍運送大量物資,而且在“九•一八”事變過程中,屢次将軍用補給送往前線(xiàn)。通過在遼北營造後勤補給基地,日軍不僅鞏固了其在遼北的軍事統治,而且也加速了對其它地區的武裝占領。

殖民主義者軍事侵略的直接目的是(shì)經濟掠奪。在侵占遼北的40年時間裏,日本帝國主義對這裏實施了嚴酷的經濟統治和瘋狂的經濟掠奪。日俄戰争之後,日本攫取了在南滿地區的一系列特權,并于1907年成立了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以經營鐵路作爲侵略活動的物資基礎。“九•一八”事變之後,“滿鐵”在關東軍支持下,開始全面霸占東北鐵路及其它水陸交遍設施。長大、平齊、四梅鐵路在遼北境内的鐵嶺、開原、昌圖、西豐見(jiàn)縣穿過,全長218公裏,大小車站28個。遼北各地的糧食及其它物資,通過鐵嶺站、開原站、昌圖站等大小火(huǒ)車站被源源不斷地掠往外地,直至日本國内。1943年,康平縣強收蓖麻籽40餘萬斤運往日本;1944年,法庫縣的“出荷糧”通過鐵嶺、新台子等站運出851.22萬斤,其中大部分運往日本。一方面是(shì)物資資源的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則是(shì)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經營鐵路貨運和客運,中國人要使用還必須以日元結算.僅中日貨币兌換不合理比價一項,日本殖民主義者就盤剝了東北人民的大量财富。除了壟斷交通,日本侵略者在東北還壟斷金融。“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遼北設立的金融機構中,除橫濱正金銀行鐵嶺、開原分行外,還有朝鮮銀行鐵嶺、開原出張所,以及日華銀行、鐵嶺銀行、正隆銀行、奉天銀行和大興公司,而金融會、金融合作社則每縣都沒有分支機構。這些金融機構不僅通過信貸業務從遼北地區獲得大量利潤,而且爲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控制的滿洲國成立了中央銀行,鐵嶺、開原、法庫、昌圖、八面城、西豐等地都設了支行,其本質則是(shì)典型的殖民地金融機構。它從上到下霸占貨币發行,集中信貸管理,壟斷金融市場。控制國民經濟,積極爲侵略政策、戰争政策服務、成爲帝國主義殖民掠奪的重要工具。1934年、1942年,僞滿洲國又(yòu)先後頒布所謂《金融合作法》、《國民儲蓄法》,使明目張膽的金融掠奪以“合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不僅從根本上摧毀了民族金融業,而且通過金融業對東北人民進行敲榨勒索.通過所謂“必勝儲蓄”、“配給儲蓄”,直接爲殖民統治服務。

日本帝國主義摧毀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直接手段是(shì)實施經濟統制政策。遼北地區本來是(shì)交通便利、物産豐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由于多年遼河河運的開發,鐵路的通車,大大促進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糕點制造業、皮革鞋帽業、糧油加工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九•一八”事變後,由于社會秩序動蕩,人民流離(lí)失所,特别是(shì)日本控制下的僞滿洲國實施經濟統制政策,使得遼北民族工商業紛紛破産。1933年3月l日、《僞滿洲國經濟建設綱要》出籠,此後,一系列充滿殖民地色彩的經濟統制政策不斷出台:《對一般産業的聲明》、《重要産業統制法》、《物價物産統制法》、《棉花統制法》、《鋼鐵統制法》、《主要糧谷統制法》、《皮毛皮革統制法》、《原棉、棉制品統制法》、《小麥及制粉業統制法》、《貿易統制法》、《産業經濟基本計劃綱要》、《物價停止令》,等等。上述各“法”不僅規定了經濟統制的方針、方法,而且包羅了廣大的統制範圍;不僅對大部分工農業産品實行統一收購、統一配給,而且對進貨渠道、原料分配、出售限價、經營方式都有具體規定。這樣,日本帝國主義便壟斷了整個僞滿經濟,從根本上控制了東北的民族工商業。遼北地區則一直作爲戰争資源的供應地而被統制和掠奪,民族工商業中基礎雄厚的隻能苟延殘喘,基礎薄弱僞則紛紛倒閉,一些有名的商号加“義和堂”、“社記膏藥店”等,都難以維持。而日本人開設的“洋行”卻壟斷了遼北的經濟和市場。

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奪也是(shì)日本帝國主義實施殖民侵略的一項重要措施。富饒的遼北地區是(shì)發展現(xiàn)代工業的寶地,位于鐵路沿線(xiàn)或河川沿岸,屬于日本侵略者移民侵略的“開拓第三線(xiàn)地帶”。日本在這裏統治四十年,以鐵路爲中心,以低價強買爲手段,侵吞了大片“附屬地”,而後又(yòu)将大批日本及朝鮮人移入鄉村(cūn),成立“開拓團”,進行瘋狂的土地掠奪。紀洲村(cūn)開拓團、松園村(cūn)開拓團、岩水開拓團、長野開拓團、松木開拓團、花稼開拓團、集合開拓團、廣陵開拓團等等,分散于遼北各地。據鐵嶺、開原、昌圖、康平幾縣不完全統計,日僞統治時期共有79萬畝土地被侵略者強占,許多農民失去(qù)生活出路,被迫外出逃生,過着饑寒交破的生活。僅鐵嶺縣就有一萬多戶農民背景離(lí)鄉,其中華家窩堡農民被逼全村(cūn)遷出;廣陵開拓團侵占昌圖西坑、周家網、小大窪、大灣屯等村(cūn),強行趕走村(cūn)民,造成許多人家流離(lí)失所。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奪政策給遼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日本帝國主義侵入遼北的40年,是(shì)遼北人民飽受軍事侵略、經濟統治的40年,也是(shì)遭受政治壓迫和肉體屠殺的40年。特别是(shì)“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扶持僞滿洲國從上到下建立起一整套殖民地化的統治機構,成爲日本帝國主義實行法西斯統治的直接工具。遼北各縣都建立了僞政權和警憲機構,其主要職能爲:控制各縣政權,統治遼北人民;實施清鄉井屯政策,鎮壓抗日活動;敲榨勒索,爲所欲爲,壓榨遼北人民;強奸婦女,無法無天,欺壓遼北人民;催糧派款,強征國兵,大抓勞工,奴役遼北人民;設立“狼狗圈”,抓捕“反滿抗日犯”,監控遼北人民。

在建立各級僞政權的同時建立“協和會”,是(shì)僞滿政治統治的一個重要特點.協和會的宗旨是(shì):“實現(xiàn)滿蒙現(xiàn)住民族之協和”;建設“王道樂土”;“緻力于治安維持”、“宣德達情”。其實質是(shì)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重要工具,其魔爪滲透到各個領域,諸如農業的增産出荷運動,國民儲蓄活動以及思想監視、政治鎮壓、經濟掠奪等,把政治統治的各個方面都變成了所謂“協和運動”的組成部分,是(shì)日僞合流中的一個憲特别動隊。遼北各縣協和會在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思想麻醉、毒害人民和控制人民方面,在幫助日僞政權鎮壓人民、實施法西斯統治方面,都起到了相(xiàng)當大的作用。當時流行的民謠稱:“前面走着讨伐隊,後面跟着協和會”;“政府放(fàng)個屁,協和會唱(chàng)台戲”,都形象地道破了協和會的反動本質。

日本侵略者從政治上壓迫人民的方式還有很多。諸如:強征國兵、勤勞奉仕、實施奴役勞動政策、建立“思想矯正院”、抓捕“思想犯”、“經濟犯”,等等。特别是(shì)勤勞奉仕及其它奴役勞動政策,更是(shì)在所謂“國民皆勞”的謊言下役使東北人民的一種反動政策,實質是(shì)适應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長期侵略戰争而采取的辦法和手段。遼北各縣每年都有大批勤勞奉仕隊員(yuán)參加各種軍事工程、水運、公路建設,有的遠赴遼源挖煤礦,有的遠赴黑龍江金水開山築路、修飛機場。被抓勞工更是(shì)受到奴隸一樣的非人待遇,受人看押,吃糠咽菜,強體力勞動,失去(qù)人身育由;許多人難以生還,被埋進萬人坑;被逼無奈集體外逃被電網電死者不計其數。昌圖縣1942年至1945年共出勞工3.2萬人,死在外邊的2000人,而死于西安煤礦和黑龍江孫吳軍事工程的人更多,1945年去(qù)西安煤礦50O名勞工,生還的隻有127人;同年去(qù)黑龍江修築孫吳軍事工程的1200名勞工,到期未歸的2O0多人。有壓迫就有反抗,而爲了鎮壓人民的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千方百計,僞滿洲國唯命是(shì)從。1943年,爲維護法西斯統治,又(yòu)頒布了迫害人民的法令:《保安矯正法》、《思想矯正法》。兩法内容爲:把認爲有犯罪危險的人送進特設的矯正輔導院,在進行精神訓練的同時,強破從事沉重的勞役;對可能犯有政治罪者,實行“預防監禁”,同時施以勞役。其實質是(shì)對東北人民實施法西斯的政治高壓。遼北的法庫韓家窩堡“思想矯正院”、開原“矯正輔導院”都具有一定規模。在那裏,充滿了法西斯白色恐怖。他們網羅罪名,随意捕人、打人、殺人,把所謂“政治犯”、“經濟犯”當成會說話(huà)的牛馬,實行嚴密的監控。

除了政治壓迫,就是(shì)暴虐屠殺。日本侵略者圖窮而匕見(jiàn),用法西斯屠刀維持其反動統治。從1905年侵入遼北,直到1945年投降,日本侵略者從來沒有停止屠殺遼北人民,無論是(shì)對抗日志上還是(shì)無辜百姓,他們都制造借口,任意殺戮,遼北同胞慘死屠刀下者成幹上萬。在《日本侵華史料集》第112頁有一幅照片,在一堆幹柴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幼童稚嫩的屍體,這是(shì)在鐵嶺龍尾山日軍刺殺大批幼童後,準備焚屍滅迹的場景,其狀慘不忍睹。1932年,日本人在昌圖縣遼河岸邊捕殺群衆12人,在八面城捕殺28人,懸首示衆;1938年秋冬,西豐縣同台村(cūn)民有21人被抓走,分别被活埋、刀砍、喂狼狗;在金星鄉北嶺,僞滿時稱爲“王八坑”的地方,日本侵略者在此砍殺過上百名中國人。發生在遼北的“小島吃人心”、“沙河子慘案”、“周家網慘案”等事件尤其觸目驚心。對抗日義勇軍,日本侵略者更是(shì)恨之入骨,用極其慘忍的手段實施鎮壓,如開水澆、爬鐵闆、老虎凳、火(huǒ)焚燒、割首級、喂狼狗、刨屍體、刀淩屍、挖人心,等等。可以說,從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入遼北那一天起,遼北就已經淪爲一座人間地獄。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爲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在物質上,掠奪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廣大人民啼饑号寒;掠奪生産工具,使

中國民族工業歸于毀滅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隻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這一論斷闡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用武力征服掠奪中國的同時,更通過殖民地化的意識形态對中國人民進行精神摧殘,以達到其奴役中國人民的目的。

日本帝國主義的文化專制比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僞滿洲國成立初期,其總務廳就下設一個思想統治機構:資政局弘法處。表面爲僞滿洲國國務大臣掌握的政府宣傳部門,實際上是(shì)日本關東軍直接管轄,成爲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大陸政策,滅亡“滿蒙”的工具。到1937年,僞滿又(yòu)進一步将資政局弘法處擴大爲弘報處,其任務爲:控制輿論、文藝;主管主要政策之發表;監察新聞報道機關;管理出版、影片及其它宣傳品;控制宣傳資料及内外宣傳。弘報處作爲思想文化的統治中樞,通過頒布《通訊社法》、《新聞社法》、《記者法》、《藝聞指導綱要》等“法規”,同各縣警務科、教育科、協和會等部門聯網,牢牢地控制着地方上的宜傳輿論、思想動态。1936年,鐵嶺等縣僞政權就配合憲兵隊“控制民心動态”,用文化專制形式對鐵嶺、開原、西豐一帶的廣大民衆進行思想“圍剿”。在這種文化專制政策下,僞滿時期遼北地區發行的報紙(zhǐ),如《鐵嶺時報》、《開原新報》、《鐵嶺公報》以及《盛京時報》、《大同報》、《東亞日報》、《泰東日報》等,其全部内容都是(shì)宣稱日本帝國主義所發動的戰争是(shì)“合理”的;廣播也隻是(shì)宣傳一些日軍在前方“取得勝利”的消息;圖書(shū)、出版業則以日文書(shū)刊爲主,内容大多是(shì)宣傳所謂“建國精神”;電影是(shì)所謂的“國策”電影,宗旨是(shì):平時向民衆宣傳殖民主義思想、殖民主義文化,戰時以電影作爲思想戰、宣傳戰的有力武器,這種“國策”電影是(shì)日本帝國主義奴化中國人民的一種政治工具;文藝也是(shì)青一色的“國策”文藝,即把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都納入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大東亞聖戰”的宣傳口徑之中,因此又(yòu)号稱“決戰文藝”,鐵嶺縣的“協和劇團”、法庫縣的“宣撫劇團”,都屬于這種性質。

對東北人民進行奴化教育,也是(shì)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重要組成部門,其罪惡目的是(shì)爲了實現(xiàn)長期侵吞中國的野心,從思想文化、精神生活各個方面,全方位地在中國人民中間馴服出大批“亡國奴才”.僞滿洲國制定了一整套進行奴化教育的規章制度,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設置、教科書(shū)的編寫和審定都統一列入僞滿教育工作規劃之中。學校教科書(shū)内容都是(shì)以“日滿親善”等“建國精神”爲基礎.充滿了殖民地教育濃厚的奴化色彩。僞“民生部”解釋所謂“新學制”的訓令道出了僞滿教育的真正目的:新學制的任務是(shì)“爲養成忠良國民,即以建國精神爲基礎,陶治人格,涵養德性。”其實質是(shì)降低文化素質,征服人的精神,使之成爲日本殖民者的廉價的會說話(huà)的工具。在這樣的教育目标下,學生要背“國民訓”。國民須以忠孝協和爲本民族協和,努力于道義國家之完成;國民須舉總力,實現(xiàn)建國理想,邁進于大東亞共榮圈之達成。當時遼北各縣的“國民學校”、“國民優級學校”、“國民高等學校”,從學制到講授教材,也都延用僞滿一套辦法,師生都要崇拜日本天皇和僞滿皇帝;必須贊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必須擁護“大東亞聖戰”并爲戰争效力。

宗教和殖民地化的意識形态。在階級社會裏,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在于剝削階級需要用宗教作爲麻痹和控制人民的重要手段。僞滿皇帝博儀在其“國本奠定招書(shū)”中就闡述了“滿洲帝國是(shì)在‘天照大神’神光普照下建立起來的。”其“國民訓”要求:國民須念建國淵源發于唯神之道,緻崇敬于天照大神。在僞滿洲國,上至皇帝博儀,下至剛入學的學生,日日有遙拜,定期有祭掃,宗教愚民統治盛行。除了宗教欺騙之外,日本殖民者還廣泛利用中國的封建意識形态,改頭換面,爲其服務,特别是(shì)将侵略者的“王道樂土”觀念解釋爲源自儒家的“先王之道”,以利于對中國人民的統治。這樣,在僞滿初期,“振興孔教”、“祀孔參政”活動四起,從首府新京到中小縣城,到處修建文廟,以供一年兩季的春秋丁日祀孔。據不完全統計,僞滿時期遼北地區有文廟數百處,每到“祀孔日”,日本人、僞政權頭面人物都要前去(qù)參拜,興師動衆,出盡洋相(xiàng)。194O年,日本的“天照大神”被搬進新京的“建國神廟”,從此,祀孔降爲從屬地位。但(dàn)是(shì).不論祭神還是(shì)祀孔,日本侵略者都是(shì)以此作爲麻痹人民的思想工具.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精神摧殘。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遼北40年,遼北人民遭受了訴說不盡的苦難和摧殘。這段惡夢般的曆史已經過去(qù)50年了,如今,遼北人民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但(dàn)是(shì),作爲一個民族,我們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曆史。巍巍龍首山上殘留着侵略者罪惡的彈痕,滾滾遼河岸邊埋葬着屈死者不屈的靈魂,日本憲兵隊的狼狗圈、刑訓房、殺人場、“戰迹碑”,還依稀可見(jiàn)。

本文網址:/news/31.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