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戲劇導演張荃轶事

發布:2017-12-11 15:08 閱讀:2794 次 【 字體:

張荃是(shì)中國電影界(上海)知(zhī)名人士、著名電影演員(yuán)、編劇,是(shì)新中國早期電影工作的開拓者、著名戲劇導演。“文化大革命”前長期擔任鐵嶺縣劇團編(劇)導(演),1979年春擔任鐵嶺地區文工團導演,1981年4月22日在鐵嶺縣醫院病逝,爲鐵嶺的戲劇演出事業、活躍人民群衆的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貢獻。

張荃(1916—1981),原名張鴻飛,筆名田魯,漢族,出生于上海市南市區浦東南碼頭路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張荃自幼聰穎好學,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學畢業後,喜愛文學藝術的張荃曾任上海中國電影制片廠、大中華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演員(yuán);1935年參加“左翼”文藝團體“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并以田魯爲筆名編寫劇本、組織劇團演出,他的筆名“田魯”就是(shì)因爲崇拜田漢和魯迅而起的。

張荃還曾任過上海《神州日報》記者編輯,上海抗日救亡演出隊隊長,曾經與藍蘋(江青)、趙丹同台演出。張荃的才華得到了田漢的賞識,田漢、狄克(張春橋)曾讓張荃靠近中共黨組織。一次,在一棟樓房裏,步行上樓的張荃與正在下樓的狄克(張春橋)在樓梯上相(xiàng)遇,狄克拍了拍張荃的肩頭,微笑着說:“你要在思想上要求進步啊。”張荃卻沒有領會狄克的好意。

1937年上半年,張荃參加上海華安影業公司電影故事片《王老五》的拍攝。該片編劇爲蔡楚生、導演費(fèi)穆,張荃任劇務,藍蘋(江青)飾女主角王老五之妻李女,該片是(shì)當時左翼“國防電影”中的一部代表作。《王老五》攝制于抗戰中,表達了苦難底層人民對日寇和漢奸的深仇大恨,敵機擲彈轟炸,棚戶區被毀,善良的王老五被炸死。王妻在血淚交流中擡起頭來,滿懷深仇大恨,将孩子們摟在懷中。“王老五”一詞深刻地影響到漢語,成了中文裏老光棍的代名詞。通過攝制《王老五》,張荃與主演藍蘋(江青)、韓蘭根等人成了朋友(yǒu)。韓蘭根(1909—1982)也是(shì)上海浦東人,他與張荃在解放(fàng)後也一直保持着聯系,無論是(shì)在北京、還是(shì)在長春,并且在北京合影留念;由于張荃了解藍蘋(江青)的底細,也給張荃的以後帶來了很多麻煩。

1937年爆發了“八·一三”事變,日本軍隊進攻上海後,張荃告别了妻兒,跟随“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組成的救亡演劇隊奔赴無錫、南京、武漢、重慶進行抗日宣傳演出;張荃與趙丹一起以極大的熱情加入了抗敵演劇三隊,投入到抗日宣傳活動,從上海至武漢至重慶。張荃曾任重慶國民黨軍統局主辦的《掃蕩報》編輯,與周恩來、郭沫若都有過交往。1941年6月,張荃創作《女英雄雙槍王八妹》,并且由畫家繪成木刻連環畫出版。抗戰勝利前夕,周恩來曾與張荃進行過長達半個小時的談話(huà),動員(yuán)他去(qù)延安工作,由于張荃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錯過了這個參加革命的良機。抗戰勝利後,張荃曾任上海《和平日報》(由《掃蕩報》改稱)編輯、上海實驗話(huà)劇團導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荃先後任江蘇省常州市軍管會文藝科工作人員(yuán)、上海電影文學研究所總幹事。當時,上海電影文學研究所負責爲上海私營電影制片廠提供劇本。電影文學研究所成立後,有計劃地約請著名文學作家、劇作家編寫劇本,首先供應私營影業公司拍攝采用。1951年春,由上海長江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夫婦進行曲》,就是(shì)張荃(田魯)編劇、洪谟導演。

1951年7月,文化部決定将全部私營電影業轉爲公有制,張荃被迫離(lí)開電影文學研究所。張荃到錦州的遼西(省)文工團工作。先後導演了話(huà)劇《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與著名話(huà)劇演員(yuán)王秋穎結下了深厚的友(yǒu)誼。張荃随遼西文工團木偶劇隊赴京彙報演出,受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接見(jiàn),周恩來總理與張荃親切握手,問候了張荃一番。張荃被留在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北京青年藝術話(huà)劇團導演。後來,張荃又(yòu)先後任天津新民主話(huà)劇團、天津北方越劇團、沈陽市晨光評劇團導演。

1954年8月,時任鐵嶺縣劇團團長曹士範、業務團長崔子祥十分欣賞張荃的才華,力邀張荃由沈陽來鐵嶺縣劇團工作,張荃便到鐵嶺縣劇團任編導。鐵嶺縣劇團是(shì)評劇、京劇、話(huà)劇均演,俗稱京(劇)評(劇)話(huà)(劇)“一鍋出”,以演出評劇爲主。張荃來鐵嶺縣劇團導演的第一部戲劇是(shì)話(huà)劇《志願軍的未婚妻》,是(shì)張荃改編于《遼西畫報》上的同名故事,立即引起很大轟動。接着,張荃先後導演了《劉胡蘭》《楊三姐告狀》《江畔疑影》(反特題材,即哈爾濱發生的“徐秋影案件”)《三裏灣》及一些古裝戲劇。1957年秋,在鞍山市演出評劇《江畔疑影》《三裏灣》達半個多月。

張荃身高1.76米,常常戴墨鏡、穿西服、打領帶,非常帥氣,是(shì)新中國成立後鐵嶺縣城内第一個穿西服的人。張荃才華出衆,導演水平高,有敬業精神;從事導演工作,十分有耐心,能夠循循善誘,啓發演員(yuán)的靈感,有時候他自己還會親自上場客串一個角色;張荃在外地的名人、朋友(yǒu)多,信息十分靈通,能夠從報刊雜(zá)志中捕捉信息,新的劇本能夠及時寄到,并且能夠根據劇本進行改編和創新;有些戲劇有劇本,有些劇本就是(shì)張荃自己編寫并導演的,外地的許多劇團都慕名來鐵嶺觀摩學習。他平時喜歡學習,常常是(shì)手不釋卷,就是(shì)吃飯的時候也是(shì)邊吃邊看。他能夠虛心向司鼓趙虎起請教,認真研究評劇藝術的特點,詢問台詞的抑揚頓挫應該落在什麽鼓點上最爲合适。張荃喜歡打籃球,在他的組織下,鐵嶺縣劇團成立了業餘籃球隊,張荃擔任教練,常常與其他單位的籃球隊進行比賽。鐵嶺縣劇團業餘籃球隊曾經在鞍山市“一二·九”公園合影留念。

1957年10月,張荃被錯劃爲“右派”。盡管當年的張荃沒有“右派”言論,但(dàn)是(shì)由于他的曆史及社會關系複雜(zá),還擁有香港的“海外關系”,所以鐵嶺縣文藝界下達給縣劇團的“右派”指标自然非他莫屬,張荃被冠以“經常懷念舊(jiù)社會”的罪名,被公安機關戴上手铐關押到拘留所,審查了半個多月,劇團司鼓趙虎起給張荃送去(qù)了行李。1958年春,張荃被降職降薪、送到鐵嶺縣三區東果子園村(cūn)監督勞動半年多,在位于東果子園村(cūn)北街的大隊部居住。鐵嶺縣劇團團長曹士範是(shì)李千戶人,小學教員(yuán)出身,也因爲重用“右派”張荃受到牽連,被下放(fàng)到鐵嶺縣拖拉機修配廠(農機一廠)工作。趙虎起不怕受牽連,曾經騎着劇團的自行車,去(qù)東果子園大隊看望張荃,并且帶去(qù)了白酒、花生米、幹豆腐等食品,讓張荃大喜過望。1958年7月,反右鬥争開始不久,北京實驗話(huà)劇團排演了大型話(huà)劇《“右派”百醜圖》。據上級指示精神,革命人民都要看話(huà)劇《“右派”百醜圖》,因爲它可以使大家識破“右派分子”僞善醜惡的面目,可以讓人們從中認識“右派”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滔天罪惡”,全國各地都進行排演。在鐵嶺,讓“右派”張荃“戴罪”導演話(huà)劇《“右派”百醜圖》,也算是(shì)當時的一大奇聞。當時,鐵嶺縣劇團排演新劇目,就讓張荃從農村(cūn)回來導演,沒有新劇目需要導演,張荃就仍然在鐵嶺縣三區東果子園村(cūn)勞動,直到1958年底才回到劇團工作。

1958年冬,張荃寫信給湖北省光化縣老河口鎮(1979年爲老河口市)前進街127号的妻子張清華。當時,他的妻子張清華在娘家開了個雜(zá)貨鋪,主要經營煙酒,有時候還替别人家做一些針線(xiàn)活兒,在家鄉與兒子相(xiàng)依爲命,勉強維持生活和供兒子讀書(shū)。他的妻子張清華接到信後,在與張荃分别22年後,毅然決然地于1959年春天動身來鐵嶺與張荃團聚,其子張儒雅也于1959年11月來到鐵嶺,全家依靠張荃微薄的生活費(fèi)過日子。其父張法善爲了資助張荃全家的生活,常常從香港給張荃寄來港币;熱心腸的劇團司鼓趙虎起不怕受牽連,主動地要求去(qù)銀行爲膽小的張荃将港币兌換成人民币。1961年5月,張荃被摘掉“右派”帽子後,他的工資才恢複到每月80多元。張荃的長子張儒雅(1934—2010.5.30)先後在沈陽鐵路大修段、鐵嶺鋼廠工作。張儒雅在1965年與王筱桂結婚。王筱桂生于1938年,1960年畢業于鐵嶺高中,在鐵嶺市銀州區鐵西街道企業公司退休。張儒雅、王筱桂育有二女一子。長女張紅1966年出生、次女張衛1968年出生,長子張兵1970年出生,均爲下崗職工。

張荃成爲“右派”後,思想上包袱沉重,從事導演工作更加艱難,處處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在導演時說話(huà)也是(shì)深不得淺不得。但(dàn)是(shì),張荃依舊(jiù)勤奮排戲。據趙虎起回憶,僅1958年就排演了24部現(xiàn)代戲。50年代末60年代初,張荃在鐵嶺先後導演了《安業民》《黨的女兒》《骨肉情深》(反映中朝人民友(yǒu)誼的故事)《台灣來的女客》《愛甩辮子的姑娘》(均爲反特題材)《雷鋒》(潘林生飾雷鋒、蔣邦倫飾小雷鋒)《劉胡蘭》《苦菜花》等。冬天排演新戲時,劇場内的取暖設備不點火(huǒ),張荃穿個棉猴衣服,在寒冷中組織演員(yuán)進行排練,給演員(yuán)說戲示範。其他演員(yuán)可以去(qù)後台取暖,他卻一直在前台工作,每一次排演新戲之後,他都要大病一場。1961年,張荃導演了評劇《駝龍》(筱麗雲飾女土匪駝龍、孫筱亭飾大龍、馬景豐飾二龍),張荃不厭(yàn)其煩地給孫筱亭說戲,進行示範表演,循循善誘,說明正派人物與反派人物之間的區别。評劇《駝龍》上演後引起很大轟動,但(dàn)是(shì)也給張荃帶來了“爲土匪樹(shù)碑立傳”等等一些非議(yì)。1961年秋天,在沈陽市北陵劇場演出古裝評劇《梅香》時,張荃請劇團司鼓趙虎起在沈陽市勺園飯店喝(hē)酒,他們一邊喝(hē)酒一邊探讨打擊樂器的特點與規律,一邊探讨如何運用評劇表演藝術表現(xiàn)劇情,在近4個小時裏喝(hē)了一瓶白酒、一箱啤酒。1962年4月,田漢來到沈陽市,邀請張荃到沈陽會面。據筱麗雲回憶,張荃曾先後導演了《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抗日烽火(huǒ)》(1959)《半把剪刀》(1960)《劉文學》(1961)《亮眼哥》《邢燕子》(1962)《金沙江畔》《南海長城》《女飛行員(yuán)》(1963)《兵臨城下》《蘆蕩火(huǒ)種》《血戰平型關》(1964)《向秀麗》《年輕的一代》(1965)《王傑》《南方烈火(huǒ)》(1966)。張荃還導演了神話(huà)古裝評劇《田螺姑娘》《牛郎織女》《花姑仙子》《白蛇傳》《三打白骨精》(艾永昌飾孫悟空)及《紅樓夢》《西施》《梅香》(鮮靈娟飾梅香、女小生張笑岩飾二公子)《楊八姐遊春》等。1959年《田螺姑娘》獲得遼甯省戲劇表演三等獎,獲得獎金500元,特别是(shì)張荃讓田螺姑娘在煙霧缭繞中,從水缸裏面乘升降機出來,特技效果非常吸引觀衆。張荃很有經濟頭腦,爲了增加大家的經濟收入,常常利用劇團在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封箱”放(fàng)假的機會,組織大家進行被稱爲“小開荒”的業餘演出,一般爲兩場演出,很受大家的歡迎。

1963年以後,張荃根據上級的要求,配合階級鬥争教育,先後導演了根據同名揚劇改編,反映江南水鄉農村(cūn)階級鬥争情況的故事的評劇《奪印》(蘇少舫飾何文進)及《社長的女兒》《楊立貝告狀》等現(xiàn)代戲劇,開展階級教育,教育大家不能讓階級敵人奪了大印,不能像社長的女兒那樣忘記過去(qù),忘記階級鬥争,我們的社會不能再倒退回楊立貝告狀的年代。《奪印》于1963年8月獲得沈陽市文藝彙演演出獎。1964年,張荃拟排演曹禺的話(huà)劇《雷雨(yǔ)》,親自帶領鐵嶺縣劇團的演員(yuán)們去(qù)遼甯人民藝術劇院觀摩學習,受到了著名話(huà)劇表演藝術家李默然、王秋穎等人的熱情接待,後來因爲形勢變化及經費(fèi)緊張而放(fàng)棄。1965年秋,鞍山市話(huà)劇團多次來人來函,協商調張荃去(qù)鞍山市話(huà)劇團工作,鐵嶺縣劇團均沒有同意放(fàng)人。

“文化大革命”中,鐵嶺縣劇團解散,張荃被安排到鐵嶺醫療器械廠當打更工人。張荃知(zhī)道形勢嚴峻,爲了安全起見(jiàn),免去(qù)不必要的麻煩,他燒毀了他在上海與江青、趙丹、田漢及狄克(張春橋)的合影及在重慶與周恩來、郭沫若的合影。1968年春天,江青爲了掩蓋她早期的那段不光彩曆史,指使上海市公安局派兩個人來到鐵嶺秘密調查張荃的行蹤。一天早晨,上海市公安局的兩個人将在鐵嶺醫療器械廠打更的張荃秘密拘捕到上海,然後給鐵嶺發來電報,告知(zhī)已将張荃押至上海。在上海拘押期間,張荃受到審查并遭到毒打,緻使一隻眼睛失明。拘押室内,張荃還陸續見(jiàn)到了趙丹、黃宗英等昔日的朋友(yǒu)。1968年夏天,張荃被押回鐵嶺,被戴上“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送鐵嶺縣阿吉堡子村(cūn)監督勞動改造,妻子張清華跟着他一同前往。兒子家被迫與張荃劃清界線(xiàn),否則也将被趕到鄉下去(qù)。鐵嶺縣委宣傳部部長金貴斌等一些領導幹部因爲重用“軍統大特務”、大“右派”,受到牽連,遭到“鬥争批判”。1971年2月下旬,與張荃患難與共的妻子張清華患重病,在張荃伺候了22天之後于3月20日病逝。“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治環境日趨好轉,張荃曾經想回上海謀生。他的五弟(dì)張鴻志于1978年6月5日給張荃來信,說上海生活亦比較困難,張荃遂打消了回上海謀生的念頭。

1979年2月,張荃“右派”問題獲得初步平反,被分配到鐵嶺地區文工團當導演。從此,張荃就一直在鐵嶺地區文工團的收發室居住,生活簡樸,一日三餐非常簡單。其間,張荃先後導演了話(huà)劇《白卷先生》(許傑飾張鐵生)、六幕八場話(huà)劇《張志新之歌》(劉彥飾張志新、許傑飾曾真)《間隙與奸細》《救救她》《一雙繡花鞋》。其中,六幕八場話(huà)劇《張志新之歌》由逯貴、王兆山編劇,在1979年8月公演。此外,張荃與喬傑合作導演了五場大型喜劇話(huà)劇《祝你們幸福》(又(yòu)名愛情的浪花),話(huà)劇《祝你們幸福》由黃克忠、夏瓊編劇,并且在鐵嶺地區禮堂打出巨幅宣傳海報。遼甯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秋穎來鐵嶺地區禮堂演出話(huà)劇《神聖的使命》,該劇反映“文化大革命”給社會、家庭、愛情、人際關系帶來的危害的故事。王秋穎專門去(qù)張荃家,拜訪了老朋友(yǒu)張荃。1980年夏,張荃還與喬傑合作導演了現(xiàn)代話(huà)劇《姑娘跟我走》。張荃的同事李奉佐曾經創作了話(huà)劇劇本《職責》,并且在《遼甯司法》雜(zá)志上發表。張荃對李奉佐創作的話(huà)劇劇本《職責》産生了興趣,建議(yì)李奉佐把劇名《職責》改爲《誰是(shì)兇手?》,張荃認爲劇名《誰是(shì)兇手?》更能吸引觀衆,并且自告奮勇地請求導演話(huà)劇《誰是(shì)兇手?》,還根據自己過去(qù)導演及演出電影的經驗,對劇本提出了一些寶貴的修改建議(yì)。後來,李奉佐又(yòu)将話(huà)劇《誰是(shì)兇手?》改編爲電視劇本《明天就要開庭》,這是(shì)改革開放(fàng)後鐵嶺人撰寫的第一部電視劇劇本。

1980年10月10日,中國電影史上的著名演員(yuán)趙丹病逝。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給張荃發來了訃告,邀請張荃去(qù)北京參加10月27日15時在首都劇場舉行的悼念趙丹同志大會。張荃因體弱多病無法前往,隻好給趙丹的夫人黃宗英發去(qù)了唁電。11月1日,張荃收到了“趙丹同志悼念活動辦公室”發來的回函,說“人民藝術家趙丹同志不幸辭世以後,您以特别誠摯的感情發來了唁電,寄托了對趙丹同志的哀思,我們已轉給趙丹同志的家屬,他們委托我們向您表示深切的謝意。”張荃收到回函,讀畢已是(shì)老淚縱橫。

1981年3月18日,張荃在鐵嶺地區文工團的收發室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鐵嶺縣醫院搶救治療。由于發現(xiàn)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醫療技術相(xiàng)對落後,張荃在4月22日病逝,終年65歲。鐵嶺地區文工團在排練大廳(今天主教堂大廳)爲張荃舉行了追悼會。大廳東側的上方挂着“張荃同志追悼會”的大字橫幅,下方許多花圈簇擁的是(shì)張荃的畫像。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來不及洗印張荃的大幅照片,追悼會上懸挂着的是(shì)鐵嶺地區文工團美工閻成玉繪制的張荃大幅畫像。包括張荃的長子張儒雅及所在單位鐵嶺鋼廠工會主席等,有50餘人參加了張荃的追悼會。張荃同志追悼會由鐵嶺地區文工團團長逯貴主持,由文工團副團長許傑緻悼詞,介紹了張荃的生平簡曆。

(作者系中共鐵嶺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調研員(yuán))

本文網址:/news/77.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