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fàng)戰争時期的沈鐵撫聯合縣史實綜述

發布:2021-09-03 11:45 閱讀:2361 次 【 字體:

解放(fàng)戰争時期的沈鐵撫聯合縣史實綜述

李鐵男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前夕,黨中央分析了當時全國的形勢,認爲東北勢在必争,提出争取東北的戰略任務,并指出如果得到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穩固的後方。同年8月,蘇軍出兵東北,爲我黨創建東北根據地創造了條件。9月15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決定成立東北局,并當即從全國各抗日根據地抽調派遣2萬幹部,10萬軍隊挺進東北。

一、沈鐵撫聯合縣民主政權的創立

1945年8月9日,蘇軍接收沈陽,9月5日,八路軍進駐沈陽,10月10日,沈陽市首屆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45年11月下旬,我黨顧全大局,考慮到蘇聯和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yǒu)好同盟條約》,我黨政軍撤出沈陽市區,北撤的部分人員(yuán)到達财落堡村(cūn)。在這個地方,沈陽市委書(shū)記孔原召開幹部會議(yì),宣布成立蒲河總區(縣級建制)。1946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占沈陽市及郊區,蒲河總區撤至鐵嶺縣境。接着,鐵嶺縣委機關和縣大隊分東西兩路撤出縣城,東路撤到大甸子。1946年4月12日,在鐵嶺縣李千戶鎮李千戶村(cūn),由遼西一地委書(shū)記孔原主持,召開了蒲河總區和鐵嶺縣的幹部會議(yì),傳達遼甯省工委決定,宣布成立沈(陽)鐵(嶺)撫(順)聯合縣,歸遼東三地委領導,先後擔任縣委書(shū)記的有吳繼周(1946年7月調任遼東三地委組織部長)、戴昊和程序。自沈鐵撫聯合縣成立,便開始了兩年多艱苦卓絕的敵後遊擊戰争。

沈鐵撫聯合縣的轄區,最初有原蒲河總區所屬6個分區,鐵嶺縣中長路以東5個區,撫順縣的章黨、營盤、會元3個區(後調整爲兩個區)。1947年4月,清原縣有18個村(cūn)劃歸沈鐵撫聯合縣,成立聯合區,全縣計14個分區,30多萬人口。

沈鐵撫聯合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在中長路以東,沈吉路以北的三角地帶的尖端,如果把它比喻爲雙刃劍,則其一面削向鐵嶺,一面削向撫順,劍鋒所向直指國民黨在東北的老巢沈陽。因此,這一地區就成了兵家必争之戰略要地。

國民黨軍隊在占領沈陽、鐵嶺、撫順等地之後,對沈鐵撫聯合縣乃至遼甯二分區所轄的整個三角地帶都不斷掃蕩,以确保其在這一地區的穩定。而沈鐵撫聯合縣則針鋒相(xiàng)對,一面以武裝與之周旋,在不斷地反掃蕩中殲滅敵人;另一面則加緊開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發動群衆創建敵後根據地,以配合主力部隊收複失地。

在成立縣委的同時,沈鐵撫聯合縣組建了縣的武裝部隊,稱沈鐵撫聯合縣保安大隊,是(shì)由原蒲河保安大隊的3個中隊,原平羅堡區的1個中隊,原鐵嶺縣大隊的1個中隊和劉千戶、新屯、趙家溝幾個區小隊合編的1個中隊組成的,共6個中隊,600多人。大隊長由縣委副書(shū)記戴昊兼任,吳繼周兼任政委。這支隊伍素質是(shì)比較好,許多骨幹是(shì)從關内各解放(fàng)區派來的,有些是(shì)從沈陽公安部門帶出來的,但(dàn)多數指戰員(yuán)是(shì)由工人和當地農民中擴充的,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根據兵力情況和堅持敵後要“避實擊虛”的原則,縣保安大隊開始主要是(shì)打反動大團、地主武裝。活動的地區還是(shì)蒲河一帶。

開展敵後鬥争

沈鐵撫聯合縣于4月13日進駐大甸子村(cūn),縣委在分析形勢後提出當前的中心任務是(shì):廣泛發動群衆,開展反奸除霸、清算反動地主的鬥争,充實擴大武裝力量。一方面發動廣大群衆,進行政權建設工作;另一方面發展地方武裝,迅速開展對敵鬥争。

聯合縣成立後不久,遼吉一地委向吉林方面轉移,聯合縣從此歸屬遼東三地委領導,地委書(shū)記王一倫,專員(yuán)李濤,地委機關設在永陵鎮。爲了便于工作,7月又(yòu)改由遼甯二地委領導,地委書(shū)記李砥平,地委機關設在東豐的小四平。這時吳繼周調三地委工作,戴昊接任縣委書(shū)記。同時縣保安大隊改爲縣保安團,中隊改爲連,戴昊兼任保安團團長。

在聯合縣剛剛成立時,該地區反動地主以仲官屯爲中心成立地主武裝大會,公開反對民主政府。縣委知(zhī)道後,程序以蒲河總區區長的名義多次發出警告,勒令其停止活動,其大會置之不理,縣保安大隊遂于4月29日夜襲仲官屯,予以打擊,大會遂告瓦解。這一仗,對當時一些蠢蠢欲動的反動地主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另外,縣保安大隊還趕走了剛上任3天的國民黨蒲河警察局局長。除打擊反動的地主武裝之外,縣保安大隊也不放(fàng)過有利戰機,伏擊敵人的正規軍。

1946年5月,縣委了解到蔡台子村(cūn)僞保長暗中勾結敵人的情況,就采取了誘敵上鈎之計。一天晚上,程序帶幾個人到村(cūn)裏,讓僞保長給準備飯菜,言明要住下,不得走漏風聲。實際是(shì)欲使其送信給敵人。這時縣大隊埋伏在敵人的必經之路,果然,國民黨二零七師駐虎石台車站一部,斃傷敵25人,俘3人,還繳獲了輕機槍和沖鋒槍等武器。

蔡台子戰鬥後,縣保安大隊時而集中,時而分散,不斷打擊敵人。5月27日,伏擊敵軍車,殲敵11名;6月8日在榛子嶺殲敵20名;6月13日,撫北一區區小隊長張子才叛變,殺害了區委書(shū)記李習之。6月17日,新屯分區副區長杜連發犧牲。6月25日,縣保安大隊鎮壓了作惡多端的反動分子馬繼先,随後轉到雞冠山休整補充。1946年7月,縣保安大隊改稱縣保安團。7月14日,在當鋪屯殲敵10餘人。8月18日擊潰進攻大甸子的國民黨軍隊300餘人,9月3日或4日出擊柳條河、劉千戶、鐵營子一線(xiàn),5日攻占蒲河,端掉了距沈陽隻有4公裏的二台子敵人據點。國民黨報紙(zhǐ)爲此驚呼:“國軍安在?”10月爲配合主力打西豐,縣保安團第一次逼近鐵嶺城,并在城外扒鐵路、炸橋梁、炸高壓線(xiàn),主動牽制敵人。

與武裝鬥争并行,沈鐵撫聯合縣委開展了發動群衆、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鬥争。首先,在縣委所在的八區大甸子村(cūn)試點,然後在八區和十區鋪開。大甸子村(cūn)既是(shì)縣委所在地,也是(shì)該地區反動勢力的中心。村(cūn)裏有幾個當地群衆恨透了的大地主,一個叫董德光,僞滿權宦後裔,他僞裝積極,曾當選爲鐵嶺縣參議(yì)員(yuán)。另外一個是(shì)大甸子最大的地主楊善亭,有500多畝地,吃租放(fàng)債,花天酒地,類似黃世仁。

大甸子農會受這些人操縱,群衆多是(shì)忍氣吞聲,不敢鬥争。縣委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幹脆撇開原來的農會,一竿子插到底,專找雇農、貧農和下中農開會。多少年來,貧苦農民已經受夠了地主的壓迫剝削心裏的火(huǒ)憋得足足的,但(dàn)處在當時的環境,“誰能保證你們八路哪天不開拔?到頭來還是(shì)我們遭殃”。知(zhī)道了群衆的顧慮,縣委決定先把董德光、楊善亭等抓起來。這一下可把群衆的火(huǒ)點着了。由控訴到清算,由經濟鬥争轉入政治鬥争,分了地,挖出了董德光爲頭目的全區國民黨反動派的地下組織。根據他們的罪行和群衆要求,當即處決了董德光、董立權,群衆拍手稱快。

大甸子村(cūn)鬥争的勝利,推動了其他村(cūn)的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鬥争的開展。撫順二區先後鬥争了曹逵一、葉景芳、王寶明等惡霸地主,實現(xiàn)了“二五”減租。對十區,縣委派了工作隊,縣保安團又(yòu)在那裏整訓,力量比較強,發動群衆比較好,幾乎每個村(cūn)都對惡霸、漢奸、日僞殘餘進行了清算和減租,貧苦群衆分得了糧食、浮财,提高了覺悟。同時,還破獲了以王沛然爲頭目的國民黨特務組織。因此,這個區一度成了聯合縣的堡壘區,在支援部隊、安置傷員(yuán)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10月中旬,國民黨實行“南攻北守”的戰略,向遼東解放(fàng)區大舉進攻。沈陽、撫順、鐵嶺、開原的敵人也趁機出動大批軍隊進犯聯合縣。沈鐵撫聯合縣形勢驟然惡化,敵人攻占了大甸子村(cūn)、當鋪屯,并進到雞冠山一帶,對沈鐵撫聯合縣掃蕩極其瘋狂。這時的沈鐵撫聯合縣處于極度緊張狀态,條件也十分艱苦,整天在敵人的夾縫裏轉來轉去(qù),吃不上飯,睡不着覺,在一個地方住一天都不行,有時剛做好飯就不得不轉移,搞得十分疲勞。縣委當時以爲,這是(shì)敵人對我軍10月2日攻克西豐縣城的報複性掃蕩,咬咬牙就過去(qù)了。其實不然,後來才知(zhī)道,敵人的掃蕩,雖然是(shì)帶有報複性質,更主要的是(shì)其東北戰略計劃所緻。

國民黨軍隊進占長春、吉林以及松花江南岸的許多城鎮以後,深感戰線(xiàn)過長,南北無暇相(xiàng)顧,便确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10月19日,國民黨10萬軍隊分3路進攻南滿。所以,在進攻南滿我軍主力的同時,清掃“後院”,以解其後顧之憂,自然是(shì)其“南攻”戰略計劃實施的一個環節了。10月22日,縣委在夾河場召開了全縣領導幹部會議(yì),戴昊、程序、蘇簡、丁賢等人和各區區委書(shū)記、區長參加了會議(yì)。這次會議(yì)集體讨論了對策問題,面對敵人的猖狂進攻,縣委是(shì)撤出,還是(shì)繼續堅持?經過大家讨論,縣委最後決定采取繼續堅持敵後鬥争的方針,26日,程序和戴昊商定,爲打開局面,先突襲雞冠山之敵。

如果能把雞冠山的敵人打下來,既可以回擊敵人的掃蕩,振奮精神,又(yòu)可以解決部隊和家屬的冬裝問題。那時,沈鐵撫聯合縣共有10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shì)後勤和家屬,老弱婦孺成天和戰士們摸爬滾打,初冬時節,大多數人還穿着單衣單褲,不解決冬裝不得了啊!30日,縣保安團400多人趁敵人麻痹大意,突襲雞冠山,一舉擊潰敵東北保安司令部獨立營,殲敵60多名,繳獲大批物資,裝備了自己,還有200多人穿上了軍大衣。

雞冠山戰鬥勝利後,周圍情況仍然很緊張,敵人正調兵遣将迂回合擊,縣委帶着許多傷病員(yuán)、婦女、孩子,部隊很難機動作戰。經縣委同志商量後,決定過沈吉路,找到遼東三地委,在那兒把後勤人員(yuán)安頓後再返回沈鐵撫。11月3日,由夾河廠出發,到沔陽溝集結,臨時把全縣幹部、戰士編爲兩個團,一團是(shì)作戰部隊,二團是(shì)幹部和家屬。編好後連夜出發到彎甸子一帶打聽(tīng),新賓永陵駐有國民黨軍隊,三地委已轉移。原打算在這安頓後勤家屬計劃落空了。隻好繼續向東,直到八道江,見(jiàn)到二地委領導和同志們。沈鐵撫聯合縣黨政軍900多人基本上整建制地撤到南滿後方。

堅持遊擊戰争

由于同志們較好地堅持了敵後鬥争,軍區及省委給予傳令嘉獎。在八道江,除縣委副書(shū)記蘇華返縣外其餘成員(yuán)無變化,縣政府班子做了調整,楊竺桓另行分配工作,蘇簡繼任縣長。保安團和縣直機關進行了精簡和整編,部分幹部和全部婦女以及保安團中的病弱傷殘同志留在後方,選拔了一部分戰士充實主力部隊,決定返回敵後的有570餘人。11月19日,從八道江出發,返回地區。12月8日,到達夾河廠、孤家子一帶。

此時,敵人大部分主力調到通化一線(xiàn),準備進攻以臨江爲中心的長白山根據地,敵後空虛。12月10日,縣保團兵分三路,突襲敵軍,白旗寨一攻即下,黃旗寨一觸即潰,雞冠山守敵聞風而逃,不攻自下。沈鐵撫聯合縣重新取得了立腳點。接着,進占當鋪屯,進攻大甸子,并形成與敵人對峙局面。

1947年的新年前後,沈鐵撫聯合縣與獨三師八團、分區獨立團以及開原縣大隊會合。1月5日再次攻占大甸子,并乘勝推進至催陣堡和花豹沖一帶。此時,獨三師師部與七團、八團一個營已過沈吉路,進到曾家寨一帶。國民黨軍見(jiàn)我兵力增加,極爲恐懼,即于10日開始布置合擊掃蕩。在下韭菜峪開展群衆工作的十區區委書(shū)記郭克,章黨區區長張墾以及負責保衛的保安團10多名戰士就是(shì)在這場合擊中犧牲的,現(xiàn)埋葬在鐵嶺縣雞冠山烈士陵園,縣委副書(shū)記蘇華負傷,送到後方治療。

爲了進一步打開局面,縣保安團配合獨三師七、八團,于3月14日再次進攻大甸子,殲敵幾百人,給驕狂不可一世的敵交警大隊以痛擊;此後,國民黨軍連續5次合擊縣保安團均未成功。

在迎擊敵人圍剿過程中,沈鐵撫聯合縣委堅持走到哪裏就在哪裏發動群衆,繼續搞反奸清算鬥争。因爲惡霸、地主、僞官吏等對群衆搞報複、搞反把倒算,群衆吃了很多苦頭。所以,這段時間的群衆工作主要是(shì)鋤奸。縣委先後在溫池夥洛村(cūn)、上韭菜峪村(cūn)鎮壓了通敵資敵的村(cūn)長徐禮堂、李春茂,在高麗營子鎮壓了反把倒算的反動地主景百泉等,打擊了敵人的氣焰,激發了群衆反奸清算的熱情。

1947年4月,遼甯二地委老營場(西豐縣老營廠鄉實妙村(cūn))會議(yì)決定,又(yòu)将清原縣的七、八區沈吉線(xiàn)以北的18個村(cūn)子組成聯合區,劃歸沈鐵撫聯合縣領導。

迎接沈陽解放(fàng)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夏季攻勢,二分區所屬東豐、西安、清原、西豐等縣先後解放(fàng)。沈鐵撫聯合縣雖仍然處于敵後和邊沿區,但(dàn)形勢也有好轉,在幾塊地方創建了遊擊根據地。當時的群衆工作,一方面是(shì)在邊沿區用武裝保護群衆利益,有條件的地方搞“誰種誰收”;另一方面是(shì)在根據地籌備搞土地改革。

到同年8月,根據省、地委指示,在聯合區和夏家堡子區開展土改運動。聯合區的土改是(shì)從8月開始,到1948年春耕前結束。夏家堡子區的土改,是(shì)清原縣土改工作團委托聯合縣搞的,從8月開始,到10月中旬就結束了。

爲加強對土改的領導,縣委組織了土改工作團,程序任團長,開始先搞了試點,在夏家堡子區的張道溝和聯合區的西大林子搞典型試驗,取得經驗後在兩個區全面鋪開。派到夏家堡子區的有20多名工作隊員(yuán),大緻每村(cūn)一二個人。先組織農會,後來發展成爲雇農團,通過訴苦,控訴地主惡霸的累累罪行,激發了廣大貧雇農的階級覺悟,在北口前村(cūn)工作團召開了千餘人的鬥争大會,鬥争惡霸地主,地主惡霸被威風掃地,廣大貧雇農揚眉吐氣。又(yòu)經過劃成分,平分土地,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據黑石木村(cūn)統計,沒收地主土地3130畝,無地和少地的貧雇農平均每人分得旱田2畝3分、水田4分5厘,還有牛、馬、衣物等浮财。翻身農民歡天喜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歡慶土改勝利,歡慶當家做主人。當時程序寫了《慶翻身》一詞:“土改大軍進村(cūn)莊,發動群衆鬥虎狼;千年封建連根拔,翻身農民參軍忙”。

在土改過程中,縣委嚴格按照黨的政策辦事,對地主不搞掃地出門,對富農不挖浮财,特别注意保護中農的利益。所以,土改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有些偏差也都及時糾正了。

1947年10月,戴昊奉命帶保安團調去(qù)獨一師,程序繼任縣委書(shū)記。除了領導土改,還要管擴軍、支前等工作。聯合縣的支前工作搞得比較好,成績很大。除戴昊調走帶去(qù)保安團2000多人編入主力部隊以外,還搞過幾次擴軍,全縣陸續送去(qù)1300多人參軍。各區、村(cūn)都建立了戰勤組織,派擔架、出大車,用什麽給什麽。夾河廠出的擔架隊,随保安團轉了一個多月,個個都立功。還有婦女組織的擔架隊,擡着傷員(yuán)一走幾十裏。群衆冒着生命危險掩護傷員(yuán),餓着肚子把糧食送到部隊,不顧敵人追捕報信等等。

沈鐵撫聯合縣在敵後期間,除了打遊擊和群衆工作以外,還有個城市工作問題。

從沈陽撤出時,各區都留下一部分同志潛伏下來,先由沈陽市委城工部管,從1946年4月起,就交給聯合縣。爲适應工作需要,縣委設立了城工科,科長是(shì)靳志國,具體工作由他們來做。縣委還設立過城工委員(yuán)會,由縣委書(shū)記兼管。1948年5月,成立沈陽市工委,書(shū)記是(shì)宋黎,民運部長和聯合縣縣委書(shū)記由程序兼任。這時,聯合縣劃歸沈陽市工委領導,城工工作就由沈陽市工委領導。通過城工系統,縣委曾獲得了許多重要情報,包括國民黨在東北的兵力分布、武器裝備、作戰能力,指揮官姓名;國民黨軍隊在四平地區的作戰計劃,國民黨特務外圍組織“新中國事業建設協會”的内幕及其在20多個市縣的人員(yuán)名單;國民黨骨幹分子潛伏沈陽的情況等等。這些情報,及時轉遞到了有關部門,對我軍作戰和沈陽解放(fàng)後的“鎮反”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fàng),沈鐵撫聯合縣的全體同志,根據陶鑄的指示,進入沈陽負責接管沈陽縣工作。至此,中共沈鐵撫聯合縣委工作結束。沈鐵撫聯合縣這塊地方,分别歸屬沈陽、鐵嶺、撫順三市。

從1946年4月12日成立,到1948年11月回到沈陽。時間雖短,卻經曆了東北解放(fàng)戰争由退卻、反攻到決戰的全部過程。2年7個月的時間,全縣黨政軍幹部戰士,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勝利實現(xiàn)了堅持敵後,配合主力作戰,收複失地的光榮任務,爲東北解放(fàng)戰争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者系市檔案和黨史文獻中心宣教科科長

本文網址:/news/684.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