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滿洲省委早期農村(cūn)黨組織 遼北第一黨小組——西豐老營場黨小組

發布:2021-09-03 11:37 閱讀:2351 次 【 字體:

中共滿洲省委早期農村(cūn)黨組織遼北第一黨小組——西豐老營場黨小組

西豐縣位于鐵嶺市東部,東與吉林省東遼、東豐接壤,南界清原、西鄰開原,北與吉林省四平毗鄰。清朝年間西豐屬“皇家圍場”,位于縣城東南的營廠滿族鄉更有“皇家第一圍”之稱。營廠滿族鄉舊(jiù)稱“老營場”,以台兵營遺址得名。據1938年《西豐縣志》記載:“老營場在縣城東南百裏,有商戶二十餘家,警察署駐此,設有學校一處。”

西豐縣營廠滿族鄉位于兩省四縣交界處,山高林密,四通八達,因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抗日戰争時期這裏曾是(shì)海龍中心縣委的重要活動區域,解放(fàng)戰争時期又(yòu)成爲遼甯二地委所在地。更重要的是(shì),上世紀三十年代,老營場還是(shì)遼北馬列主義思想傳播,黨的基層組織建立最早的地區之一。在這裏,誕生了中共滿洲省委早期農村(cūn)黨組織,遼北第一個黨小組——西豐老營場黨小組。

西豐老營場黨小組的建立

1930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yuán)姜山(即陳德森,中共滿洲省委候補委員(yuán))等人到遼北開展建黨工作。姜山等人在開原興隆台村(cūn)下窪子召開群衆大會和非黨積極分子大會,向農民宣講國際國内形勢,宣傳中央蘇區紅軍所進行的英勇鬥争,号召貧苦農民積極行動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剝削,打倒國民黨軍閥政府,建立地方蘇維埃政權。

不久,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yuán)姜山在清原縣三間房,主持召開了清原縣黨員(yuán)代表大會,組建了中共清原縣委,隸屬中共滿洲省委南滿特委。代表大會結束後,中共清原縣委召開了第一次執委會,決定成立中共清河溝區委,下設興隆台、上肥地、上清河3個黨支部和西豐老營場黨小組,共有黨員(yuán)30餘名。老營場黨小組組長爲崔雄建。

老營場黨小組成立

西豐老營場黨小組主要活動

“老營場黨小組”在1930年8月至1931年8月隸屬中共滿洲省委南滿特委領導下的中共清原縣委,1931年8月至1934年9月,隸屬中共滿洲省委領導下的中共海龍中心縣委。

老營場黨小組成立後,積極深入到貧苦農民群衆中宣傳工農革命,傳播馬列主義和反帝愛國思想。到1934年1月,西豐老營場黨小組(含東豐桦樹(shù)河子)的黨員(yuán)總數發展到8名,成爲遼北革命鬥争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930年,共産黨員(yuán)鄭在春參加了在上肥地舉辦的爲期20天的進步青年訓練班。訓練班由清河溝、柴河溝30多名青年組成,主要學習政治經濟學和國際國内形勢等内容。培訓結束後,鄭在春被派到西豐老營場三道溝(今營廠鄉實妙村(cūn)一帶),以創辦民辦小學爲掩護開展革命工作。在老營場期間,鄭在春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shì)做好工農群衆的宣傳發動,号召窮人團結起來鬥争,反對日本侵略,反對地主豪紳剝削壓迫。二是(shì)做好重要通信的傳遞和宣傳品運送工作。三是(shì)負責張貼标語,标語多爲工農紅軍發展壯大的勝利消息和反帝擁蘇等内容。1931年7月,鄭在春的父親鄭禱默攜帶一部分宣傳品去(qù)大孤家子村(cūn)交給安日相(xiàng),路過興隆台時被警察署抓獲,押送至清原縣看押,“九一八”事變後才得以釋放(fàng)。在當時白色恐怖的鬥争環境下,幾乎所有農民黨員(yuán)都是(shì)以種地爲掩護,平日裏正常耕作,有組織活動時臨時聚集。開會時與會人員(yuán)互不通報姓名,隻是(shì)單純地發布和接收任務,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組織安全。1931年,爲适應越來嚴酷的鬥争形勢,黨小組急需建立新的秘密聯絡站,鄭在春便舉家遷至偏僻的西豐老營場北大溝,整個溝内隻有他一家居住,老營場黨小組經常在他家裏召開秘密會議(yì)。

當時黨的宣傳手段除了向群衆直接宣講革命道理外,還有散發傳單和張貼标語兩種形式,以此打通群衆思想,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在宣傳活動中黨組織成員(yuán)分工明确,除有專人運送、散發宣傳品外,還有負責檢查督促的人員(yuán)。1931年李昌雨(yǔ)在柳河與奉系軍閥交戰時犧牲,共産黨員(yuán)金世鎮接替李昌雨(yǔ),在西豐老營場繼續以種地爲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33年開始,金世鎮與李判相(xiàng)一起負責清河溝區委的工作。金世鎮在秘密活動期間,曾冒着生命危險買回一台油印機,安排他哥哥金太厚保管起來。不久,有一個叫樸在根的人來到金太厚家中。樸在根是(shì)一位殘疾人,隻有一條腿,就是(shì)這位隻有一條腿的同志,克服身體殘障行動不便的困難,用這台油印機堅持印刷了大量宣傳品,前後住了二十天左右才離(lí)去(qù)。金太厚将這些宣傳品送到西豐老營場、陳家溝、半拉山等地,由黨員(yuán)和可靠群衆在西豐、東豐、開原等地散發、張貼,攪得敵人不得安甯,如臨大敵。日軍知(zhī)道金世鎮是(shì)印刷和散發傳單的人後,四處派特務走狗跟蹤追捕,并貼出告示懸賞一千大洋捉拿金世鎮。共産黨員(yuán)嚴貞淑以開醫館爲掩護從事革命工作,負責給地下工作人員(yuán)傳送信件和宣傳品,活動地區在老營場、桦樹(shù)河子、千家溝、草市一帶。由于日僞對共産主義者實行殘酷的鎮壓,對黨組織的秘密交通監視很嚴,通訊聯系多有不便,嚴貞淑送信時就先将高粱稈掏空,将重要信件放(fàng)進高粱稈裏,或者将信藏在頭發裏,手提破籃子化裝成要飯的樣子傳送情報,将信件交給地下工作人員(yuán)。上級黨組織下發的政治刊物、宣傳品等,也有很多是(shì)由她負責保管,再由其他同志抓緊時機散發出去(qù)。爲躲避被日僞憲警和特務走狗發現(xiàn),她事先會把宣傳品藏在草袋子裏,上面壓上幹糧,再帶到各地散發。

老營場黨員(yuán)送情報

1934年以後,楊靖宇領導的人民革命軍經常到西豐、開原、清原一帶活動,老營場黨小組在白色恐怖異常嚴重的情況下,一直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後改爲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保持着密切的聯系,給軍隊送情報、送給養、帶路并輸送兵源。1934年7月,爲團結西豐、清原、桓仁等地的武裝力量共同抗日,楊靖宇曾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兩度南下,獨立師宣傳抗日救國的傳單、标語等,均由嚴貞淑保管和運送。地方黨組織的宣傳發動,有效擴大了黨在民衆中的影響,激起了廣大民衆的革命鬥志。

武裝鬥争,給日僞統治有力打擊

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老營場黨小組與清河溝區委的黨員(yuán)一起,大力發展遊擊隊、赤衛隊,還選拔年輕力壯的隊員(yuán)30餘人組成了敢死隊,積極組織開展西豐、開原、清原區域的農民武裝鬥争。遊擊隊活動的主要地區是(shì)清原縣分水嶺以北,西豐縣南部(老營場)和開原東部區域。

1930年,共産黨員(yuán)鄭東元擔任遊擊隊中隊長,活動地點在西豐、開原一帶,他所在的遊擊隊還鎮壓了開原李家台的一名日本狗腿子。鄭東元經常去(qù)老營場北大溝鄭在春家秘密集會,并把槍支彈藥藏匿在那裏。遊擊隊和赤衛隊的行動,使日僞村(cūn)公所人員(yuán)膽戰心驚,惶恐不安,夜間不敢出來活動,隻能集合在炮台裏過夜,駐在八棵樹(shù)的日本領事館不得不龜縮至開原縣城。1930年秋,在得知(zhī)八棵樹(shù)日本領事館内防務空虛的情況後,30多名遊擊隊員(yuán)在共産黨員(yuán)的李晴波率領下,突襲八棵樹(shù)領事館,當場擊斃日本領事藤本,驅逐了走狗頭子樸浩京,并繳獲長槍40餘支。

農民武裝突襲八棵樹(shù)日本領事館

1930年秋,共産黨員(yuán)李昌雨(yǔ)領導的遊擊隊和李晴波領導的突擊隊30多人,在清原縣委軍事部長張在旭的帶領下,由全家窩棚出發,于夜幕掩護下悄悄逼近北三家的敵保安隊營部。當遊擊隊出其不意地攻入保安隊營部時,敵人尚未起床。遊擊隊和赤衛隊員(yuán)把自制的辣椒手榴彈投入營房,敵人嗆得蒙頭轉向,亂成一團。敵保安隊頭目企圖頑抗,被遊擊隊員(yuán)當場擊斃,敵保安隊員(yuán)全部繳械投降。1930年10月18日,清河溝遊擊隊員(yuán)化裝成趕集的農民,到樹(shù)基溝警察分駐所院内雜(zá)貨鋪假裝買東西,将警察全部繳了械,繳獲步槍9支、子彈600發。

1934年,因叛徒出賣,日本人去(qù)興隆台抓捕共産黨員(yuán)金世鎮,因他不在家而僥幸脫險。後金世鎮轉移至柳河五道溝打遊擊,在戰鬥中腿部負傷返回清河溝黨員(yuán)李擁大家休養。金世鎮以前經常到他家吃飯、洗衣服,還多次委托李擁大幫助其送東西、送信。據李擁大回憶,金世鎮在負傷前還在南山城子、北大溝等地襲擊過敵人。

遊擊隊和赤衛隊的軍事行動,不僅沉重打擊了附近區域的反動勢力,攪得敵人日夜不得安甯,而且擴大了黨的影響,鼓舞了廣大人民群衆。共青團滿洲省委在1930年8月的工作報告中,滿腔熱情地贊揚:“農民在我們領導之下組織起來,這種革命農民鬥争的形勢,是(shì)滿洲從來所未有的。”很多貧困農民鬥争情緒高漲,積極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遊擊隊,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爲日後黨組織在遼北一帶廣大農村(cūn)領導抗日遊擊戰争奠定了基礎。

建立抗日群衆團體,形成反滿抗日陣線(xiàn)

建立共青團西豐特支。1930年8月,省委巡視員(yuán)姜山主持成立中共清河溝區委的同時,即建立了共青團西豐特别支部,隸屬于南滿特委直接領導。西豐特支是(shì)遼北第一批建立的農村(cūn)基層團組織之一,與其同時成立的還有鐵嶺和開原兩個特支。1931年1月,南滿特委下設11個共青團特支,共發展團員(yuán)200人,其中西豐縣有團員(yuán)8人。南滿特委取消後,共青團西豐特支劃歸海龍縣委領導,開原和鐵嶺特支劃歸清原縣委領導。在進步思想影響下,西豐縣愛國青年組成了“寇水之濱文藝社”,組織撰寫新詩、小說、散文等,反抗日僞的文化迫害和奴化教育。共青團西豐特支作爲黨的後備力量,在發動廣大青年民衆進行經濟和政治鬥争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參與了遊擊隊、赤衛隊和兒童團的組建,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喚起了民衆覺悟,有的團員(yuán)後來還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爲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做出了貢獻。

組建農民協會。1930年8月遼北建黨前夕,中共滿洲省委就對各地組織的農民同盟進行了詳細調查和積極引導,在農盟與地主進行直接鬥争,反對貪官污吏和減租運動的基礎上,努力将農民運動引導到土地革命的更高階段。1930年老營場黨小組成立後,即着手組建農民運動組織,将原來的農民同盟改組爲農民協會,1932年春天,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改農民協會爲農民委員(yuán)會。農會的主要任務是(shì):反對日本侵略滿蒙政策,在地方搞減租減息,教育農民群衆團結起來反抗地主惡霸的壓迫和剝削,通過鬥争将秋收的八成給予農民;不向日本帝國主義和僞滿洲政府出捐納稅;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僞滿洲國政府屠殺農民;反對燒毀房屋,掠奪農民财産和牲畜;停止向高利貸者還債;争取自由耕種高粱;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奴化農民的各種法律。

當時老營場土口子村(cūn)的地主按當年收成的40%提取地租,剝削農民,爲維護農民利益,保護土地收益,經過農民協會團結一緻的反抗争取,将地租由原來年收成的40%降到30%,取得減租鬥争的勝利。1933年末,共産黨員(yuán)金義才在同組織上失去(qù)聯系後回到開原,以種地爲職業隐蔽下來。當時,大批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他們從中大肆漁利剝削農民,除收繳農民當年收成的一半作爲地租外,每畝地還要加收30元經營費(fèi),否則地主便收回土地,許多貧苦農民面臨無地可種的悲慘境地。金義才同清河溝共産黨員(yuán)李晴波商議(yì),利用挖壕勞動的機會,多次暗中串聯貧苦農民,鼓動大家聯合起來同地主鬥争,通過農會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終于讓地主免去(qù)了30元的土地經營費(fèi),還将地租由原來的對半分降低到三七分,爲農民減去(qù)了一層剝削。1933年秋,日僞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掠奪日益加緊,奸商資本家成立稻谷加工廠,通過給農民加工稻子從中剝削大量利潤,引起群衆的強烈不滿。爲了維護農民的利益,金義才在開原主持創辦了“糧食共同管理販賣所”,組織農民賣糧,使其免受奸商資本家的盤剝。不久,共産黨員(yuán)李判相(xiàng)、金世鎮等人帶動老營場和清河溝的農民200餘戶到這裏賣糧。糧食販賣所年收糧達400萬斤,維護了農民利益,給奸商資本家以有力打擊。

老營場農民取得減租鬥争勝利

成立反日會。随着抗日遊擊運動的逐步發展,東北人民革命軍的遊擊區不斷擴大,在中共南滿各級黨組織及部隊的領導和組織下,南滿各地的反日群衆愛國團體也有了相(xiàng)當程度的壯大。特别是(shì)反日會,不僅僅會員(yuán)的數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建立反日會的地域也在不斷擴大。因群衆基礎較好,1934年8月,南滿反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南滿反日會章程》,将西豐縣納入南滿反日會建設的區域範圍。

南滿反日會章程

南滿反日會對敵人的鬥争形式更多地是(shì)以支援和後勤的角色,在配合遊擊隊的武裝鬥争過程中,反日會承擔着運送傷員(yuán)、募集物資經費(fèi)、提供情報等任務,有力地支援了遼北抗日遊擊戰争。李判相(xiàng)所在的陳家溝一帶,一直有東北人民革命軍活動。金世鎮的家裏也住着一位姓金的部隊家屬,是(shì)人民革命軍一名連長的父親。當年,他們還動員(yuán)陳家溝的姜鳳閣、康子山等4名進步青年參加了人民革命軍。1934年8月,一支人民革命軍隊伍來到大孤家子西南葦塘溝活動,李判相(xiàng)聞訊後,立刻按部隊來信的要求,派住在老營場的

共産黨員(yuán)鄭在春等3人會同那位軍人家屬,購買了卷煙、膠鞋、衣服、毛巾等軍需用品,并把這些物品送到葦塘溝的人民革命軍駐地。

此外,婦女會、兒童團等抗日團體也積極擔負起站崗放(fàng)哨,傳遞消息、張貼标語、散發傳單等任務。

南滿反日會資助東北人民革命軍

敢于犧牲,經受血與火(huǒ)的考驗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身陷白色恐怖的共産黨人時刻面臨着被圍剿、屠殺和迫害的境地,在中共滿洲省委和南滿特委的領導下,西豐老營場的

共産黨人,依舊(jiù)在黑暗中不屈抗争,經受住了血與火(huǒ)的考驗。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鬥争形勢越來越殘酷。1931年9月,中共清原縣委書(shū)記姜義峰在老營場開會時被捕犧牲。同月,因清河溝區委一批黨員(yuán)被捕犧牲,黨小組被迫停止公開活動。1934年8月,住在老營場的共産黨樸萬秀被捕遇害。

與樸萬秀同時遇害的還有清河溝區委的3位共産

黨員(yuán)。老營場黨小組也于1934年9月左右停止活動。

姜義峰中共清原縣委書(shū)記安日相(xiàng)中共清原縣委書(shū)記樸萬秀

西豐縣的民衆覺醒較早。1925年西豐縣千餘織布工匠(jiàng),爲反對增加捐稅而罷工;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西豐縣中師學生聯合會給奉天

省長發去(qù)請願電報,請求政府與列強嚴正交涉,維護國家主權。有了馬列主義思想的傳播,有了工農群衆的進步和覺醒,才使西豐縣在戰争年代中成長爲遼北的革命老區,并出現(xiàn)了遼北第一個紅色黨小組。

西豐縣中師學生聯合會發出的請願電報

老營場黨小組在有組織的領導農民進行反侵略、反壓迫群衆革命鬥争中地位和作用獨特,在遼北的革命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從1930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到遼北農村(cūn)秘密

建黨,到1934年9月老營場黨小組停止活動的4年時間裏,老營場黨小組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廣泛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積極發動工農群衆開展減租抗稅和武裝鬥争,反抗日僞的殘酷統治,是(shì)遼北地區建立最早、活動時間比較長、鬥争形式靈活多樣、群衆影響比較大的地方黨組織之一。老營場黨小組是(shì)種子,是(shì)希望,是(shì)遼北漫漫暗夜中的星星之火(huǒ),是(shì)無比寶貴的紅色曆史文化資源。


本文網址:/news/680.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