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以來全國黨代會代表目錄之鐵嶺中共“十二大”代表

發布:2012-06-28 15:29 閱讀:2396 次 【 字體:

中共“八大”以來全國黨代會代表目錄之鐵嶺中共“十二大”代表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545名,候補代表145名,代表着全國。3900多萬黨員(yuán)。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并緻開幕詞。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改革開放(fàng)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強調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鄧小平提出的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是(shì)“十二大”的指導思想,也是(shì)整個新的曆史時期改革開放(fàng)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胡耀邦代表十一屆中央委員(yuán)會作題爲《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yuán)會、中央顧問委員(yuán)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yuán)會。李先念緻閉幕詞。根據新黨章規定,黨中央不再設主席,隻設總書(shū)記。大會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yuán)會。9月12日至13日,中國共産黨十二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由胡耀邦、趙紫陽主持,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批準了顧問委員(yuán)會和紀檢委的組成人員(yuán)。選舉胡耀邦爲中央委員(yuán)會總書(shū)記。在中顧委第一次全會上選舉鄧小平爲主任。在中紀委第一次全會上選舉陳雲爲中紀委第一書(shū)記。
        “十二大”确定了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的總任務、戰略目标、重點和步驟。總任務是(shì):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xiàn)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爲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标是(shì):從1981年至本世紀末,力争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産值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萬億元左右,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在戰略步驟上分兩步走,前十年主要是(shì)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後十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戰略重點是(shì)要解決好農業問題,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學問題。
        中共鐵嶺地區委員(yuán)會參加“十二大”的代表有3人,分别爲馬軍、張寶林、孫維本。1982年9月1日,中共鐵嶺地委、行署、鐵嶺軍分區領導、機關幹部及廣大職工群衆收聽(tīng)收看黨的“十二大”開幕盛況。11日,地委向全區各級黨組織發出《關于學習、宣傳黨的十二大文件的通知(zhī)》。10月6日地委、行署召開地委宣傳部、地區工會、婦聯、團地委、鐵嶺市委宣傳部等20個單位的負責人會議(yì)。研究、布置全區學習和宣傳黨的“十二大”會議(yì)精神。1983年1月18日至20日地委召開第七次全體(擴大)會議(yì),深入學習胡耀邦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shū)記座談會上的講話(huà)要點,總結1982年工作,讨論研究1983年的工作。中共鐵嶺地委書(shū)記曹明遠在會上作《認真貫徹黨的十二大精神,全面開創我區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的報告,中共鐵嶺地委副書(shū)記、行署專員(yuán)師小帆作《思想要解放(fàng),改革要堅定,作風要紮實》的會議(yì)總結。
       

馬軍

        馬軍(1931—1999),中共“十二大”代表。1931年2月21日生,河北省樂亭縣人。1949年4月在法庫縣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9年4月參加法庫縣青年訓練班,任學員(yuán);1951年1月任法庫縣十區團區工委書(shū)記;同年10月至1952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勤工作,任法庫支隊十大隊大隊長、法庫支隊教導員(yuán),并榮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2月至1961年4月在中共法庫縣委宣傳部任幹事、副部長、部長等職;1962年1月任法庫縣農機局第一副局長;1964年任中共沈陽市委農村(cūn)工作部幹事;1964年4月在沈陽地委辦公室任研究員(yuán);1966年10月在沈陽地區勞動大學任副校長;1968年10月參加鐵嶺“五七”幹校,1970年3月任鐵嶺地區“五七”幹校革委會主任;1972年5月,任鐵嶺地區體委副主任。1978年10月,任中共鐵嶺地委副秘書(shū)長,1978年12月,任中共開原縣委書(shū)記;1982年9月,當選爲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83年11月至1991年9月,先後任鐵嶺市科學技術委員(yuán)會黨組副書(shū)記、黨組書(shū)記,副主任、主任職務。1991年9月離(lí)休。1999年5月9日15時,在鐵嶺市中心醫院因病逝世,享年68歲。馬軍在4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産主義具有堅定的信念,對黨、對人民、對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無限忠誠。他堅持原則,模範地遵守黨的紀律。他光明磊落、謙虛謹慎,密切聯系群衆,爲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平易近人,始終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馬軍的一生是(shì)爲黨的事業努力奮鬥的一生,在解放(fàng)戰争、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都做出了貢獻。
        

張寶林

        張寶林(1945—     ),中共“十二大”代表。1945年9月生,遼甯省開原縣人。1969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7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文化程度:大學。1964年4月,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習;1969年8月,在北京石油化學總廠車間鍛煉;1970年8月,爲鐵嶺地區革委會計劃組工作人員(yuán);1976年1月,爲中共鐵嶺地委辦公室綜合處工作人員(yuán);1978年10月,任中共鐵嶺地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1979年1月,任共青團鐵嶺地委書(shū)記。1981年12月,任中共昌圖縣委副書(shū)記;1982年9月,當選爲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8月,任中共昌圖縣委書(shū)記;1984年8月,任中共鐵嶺市委副書(shū)記;1985年7月,任中共鐵嶺市委副書(shū)記、副市長;1987年6月,任本溪市副市長;1989年7月,任遼甯省計劃委員(yuán)會副主任、黨組成員(yuán);1996年5月,先後任遼甯省糧食局局長、黨組書(shū)記,遼甯省糧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孫維本 

        孫維本(1928—     ),中共“十二大”代表。1928年11月19日生,遼甯省營口人。1946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高中文化。1946年5月,爲哈爾濱第二民運工作隊、遣送日僑大隊隊員(yuán),在松江省立二中做“民青”工作;1946年10月,任東北貿易總公司科員(yuán)、東北土産公司科員(yuán);1947年10月,任黑龍江省貿易管理局海倫分局幹事;1948年11月,在沈陽市軍事管制委員(yuán)會做接收工作;1949年3月,任沈陽市商業公司、信托公司組教股股長;1950年6月,先後任沈陽市委直屬黨委、商業黨委秘書(shū);1951年3月,先後任沈陽市委組織部組長、處長;1961年1月,任中共西豐縣委書(shū)記;1965年7月,任中共開原縣委書(shū)記;1967年3月,“文革”中受迫害、“五七”幹校勞動;1970年5月,任中共法庫縣委副書(shū)記;1974年4月,任中共西豐縣委書(shū)記;1976年2月,先後任中共鐵嶺地委副書(shū)記、書(shū)記。1982年3月,任中共遼甯省委常委、副書(shū)記;1982年9月,當選爲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爲中共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yuán)。1985年9月,當選爲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yuán)。1985年11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shū)記;1988年1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shū)記兼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92年10月,當選爲中共十四屆中央委員(yuán)。1994年4月,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shū)記。
 

本文網址:/news/550.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