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遼北上空飄揚(之十二)——記遼甯二分區副政委劉振華将軍

發布:2012-06-27 13:46 閱讀:3432 次 【 字體:

劉振華将軍不僅是(shì)解放(fàng)軍在戰火(huǒ)中成長起來的高級将領,而且還參加了共和國的外交工作。在解放(fàng)戰争時期,他還曾經擔任過鐵嶺軍分區的副政委,給鐵嶺地區的黨史軍史留下了珍貴的一頁。

劉振華(1921—),原名劉培一,山東省泰安縣人。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部連指導員(yuán),第一團營教導員(yuán),魯中軍區第三軍分區九團政治委員(yuán)。解放(fàng)戰争時期,任東滿人民自衛軍直屬支隊政治委員(yuán)兼寬甸衛戍司令部司令員(yuán),遼甯軍區保安第三旅副政治委員(yuán),獨立第三師副政治委員(yuán),遼甯第二軍分區副政治委員(yuán),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七師二十團政治委員(yuán),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七師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fàng)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一一八師副師長,1952年4月任一二○師師長。1955年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7年畢業後曆任中國人民解放(fàng)軍第四十軍副軍長、軍副政治委員(yuán),軍政治委員(yuán),1969年任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yuán)兼旅大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yuán),1971年任駐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1976年任國務院外交部副部長,1979年任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yuán)、政治委員(yuán),1987年任北京軍區政委。1990年4月離(lí)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爲少将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fàng)勳章。1988年有9名開國少将被授予上将軍銜,劉振華亦在其列。是(shì)中國共産黨第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yuán),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yuán)。

1921年7月,劉振華出生于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鎮東吳村(cūn)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爆發了徂徕山起義。1938年4月,17歲的劉振華投筆從戎,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爲了表達他們的雄心壯志,劉培一向同行的夥伴提出改名字,夥伴們都同意。于是(shì),劉培一取振興中華之意,更名爲劉振華。其餘4人分别改爲振興、振中、振民和振國。1938年6月,劉振華由指導員(yuán)劉春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1945年11月,劉振華被遼甯省保安司令張學思(開國少将、曾任解放(fàng)軍海軍參謀長)任命爲遼甯軍區保安第三旅副政治委員(yuán),先後轉戰沈北、蒲河(今沈陽市新城子區)、撫順、鐵嶺、開原等地……1946年初,保三旅在旅長彭龍飛(開國少将、曾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yuán))、副政委劉振華的率領下,進入鐵嶺境内剿匪,消滅了新台子一帶的“東大會”、“西大會”兩支地主武裝。

1946年3月下旬,國民黨集中5個軍10個師的兵力南攻營口、本溪,北犯鐵嶺、四平,妄圖獨霸東北。5月初,爲了遲滞國民黨軍北犯四平,上級命令遼東軍區保安第三旅主力進入到鐵嶺、開原之間破壞鐵路運輸線(xiàn)。5月8日,旅副政治委員(yuán)劉振華和旅長彭龍飛帶2個團經大甸子、清河溝、下肥地,向西直撲中長鐵路線(xiàn)開原的中固車站。黃昏,保三旅從鐵路東邊向車站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戰士們躍過了車站四周的壕溝,逼近了車站炮樓。半夜,保三旅占領了中固車站,并将沙河鐵路大橋炸毀了兩孔,完成了破壞國民黨軍交通線(xiàn)的任務。中固車站戰鬥後不久,保三旅改編爲遼東軍區獨立第三師,劉振華任副政委。此後,劉振華帶領獨三師一直活動于撫順、鐵嶺、開原、西豐、梅河口等地,打得國民黨軍聞風喪膽。

1946年12月至1947年7月,遼東軍區、中共遼甯省分委爲了堅持南滿根據地,根據敵後武裝鬥争的需要,決定由彭龍飛兼任遼甯二分區第一司令員(yuán),劉振華兼任遼甯二分區副政治委員(yuán)。1946年12月中旬,彭龍飛、劉振華帶領部隊返回敵後,先後拔掉了開原黃旗寨、曾家寨、鐵嶺白旗寨、雞冠山等敵據點。

1947年1月7日,遼甯二分區第一司令員(yuán)彭龍飛和副政委劉振華率領獨三師師部及七團和八團的1個營在開原曾家寨一帶與二分區第二司令員(yuán)管松濤等人會合。經過研究,決定軍分區部隊分成兩部分活動,其中一部分由彭龍飛和劉振華指揮,帶領軍分區第七團主力,主要活動在鐵嶺大甸子、開原清河溝以南一帶。劉振華指揮的遼甯二分區部隊,成爲沈鐵撫聯合縣堅持敵後鬥争的堅強後盾。

1947年3月14日,遼甯二分區部隊在彭龍飛和劉振華的指揮下,在鐵嶺縣東部大甸子村(cūn)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揭開了遼北戰場大反攻的序幕。戰鬥一直打到暮色降臨,消滅國民黨軍近400多人。鐵嶺大甸子戰鬥以後,國民黨交警再也未敢在大甸子設立據點,爲沈鐵撫聯合縣堅持武裝遊擊鬥争和開展地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彭龍飛、劉振華指揮的遼甯二分區部隊在敵後越打越強,共消滅國民黨軍隊3000餘人,國民黨軍88師、207師、獨10師、青2師、交警13、14總隊及保安團等1.7萬餘人被牢牢地牽制在遼甯二分區境内,有力地配合了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四保臨江”和“三下江南”作戰,受到遼東軍區的通令嘉獎。

1947年5月,劉振華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七師二十團政委。劉振華在該團九連深入開展了“吐苦水、算苦賬、挖苦根”訴苦教育試點,顯著地提高了戰士們的階級覺悟和戰鬥力,後來被毛澤東主席稱爲“新式整軍運動”,成爲聞名全軍的“訴苦教育第一課”。

1948年9月,劉振華所在的三縱隊參加了奪取錦州的戰鬥,然後奉命東進,參加圍殲廖耀湘兵團的戰鬥。接着,劉振華所在的第三縱隊又(yòu)奉命揮師入關,攻取北平南苑機場。1949年2月3日,劉振華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fàng)軍四野第四十軍一一八師參加了解放(fàng)北平入城式。之後,随軍南下。1950年3月27日,劉振華與瓊崖縱隊副司令員(yuán)馬白山率領一個加強團,在海南島的玉包港強行登陸,橫掃千軍如卷席,爲主力軍渡海登陸解放(fàng)海南創造了有利條件。5月1日,海南全島解放(fàng),把五星紅旗插到了海南島的天涯海角。

1950年10月19日晚上,劉振華随第四十軍一一八師通過丹東鴨綠江大橋,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劉振華所在的一一八師是(shì)第四十軍的主力,在抗美援朝的1至5次戰役中,每次都是(shì)打先鋒。5次戰役後,劉振華改任第四十軍一一八師副師長,被任命爲“中朝聯軍遊擊支隊”支隊長,率領遊擊支隊進入翁津半島,肅清了該地的全部敵軍。1952年4月,劉振華調任第四十軍一二○師師長,率部開赴朝鮮西部戰線(xiàn),堅守大德山一線(xiàn)。

1955年1月,劉振華被選送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兩年,寫出了萬餘字的畢業論文《海南之戰》,受到好評。畢業後任第四十軍副軍長。1969年升任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旅大警備區第一政委。1970年5月,中央決定調劉振華從事外交工作。1971年2月初,劉振華離(lí)京赴阿爾巴尼亞擔任大使。1976年7月,被任命爲外交部副部長和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副組長。1979年3月任沈陽軍區副政委,1982年10月升任軍區政委。1987年,劉振華調任北京軍區政委。1990年4月,劉振華在北京軍區政委的崗位上離(lí)任。

1986年6月,原遼甯二分區副政委、沈陽軍區政委劉振華将軍在沈陽主持召開了原遼甯二地委活動史料審稿會;在1987年12月出版了全面反映解放(fàng)戰争時期遼甯二分區戰鬥曆程的《敵後兩年》一書(shū),記錄了劉振華将軍當年指揮的開原中固車站、鐵嶺縣大甸子等地的戰鬥。1998年10月,《解放(fàng)戰争時期的沈鐵撫聯合縣》一書(shū)出版,劉振華将軍親自爲該書(shū)題詞:“沈鐵撫聯合縣堅持敵後鬥争三年,是(shì)毛澤東以農村(cūn)包圍城市的偉大戰略思想的勝利,是(shì)三縣黨政軍民的光輝史篇。”

本文網址:/news/28.html

鐵網管備002014007

技術支持:大友(yǒu)科技